第一百四十二章 献忠入南京(求追订月票)(1 / 2)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一直是江南最核心的城市。

从风水学上来说,南京城可谓是虎踞龙盘。

钟山蟠龙,石门踞虎,南有秦淮河,北有玄武湖。

占全了四象之数,是绝佳的风水宝地,藏风聚气之所。

只可惜滚滚长江东逝而去,使得南京城的王气被泄去了大半,所有定都南京的王朝,多是偏安一隅的短命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便着手修建南京的城防,将他修成了世界上最城墙最高大的城池,没有之一。

南京的城墙周长35.267千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围合面积43平方千米,城高14-26米,城宽7-30米,共有城门13座,水关2座。

南京的城门也是精确选址的,这13座城门分别对应北斗七星同南斗六星。

南京的外城则是超过了60千米,共有18座城门,不过高度远不如内城,只有8-10米。

以南京城的坚固程度,只要兵力充足,粮草足够,想要攻克南京绝非易事。

只可惜固国在德,不在险。

历史上无论是朱棣靖难还是多铎南下,南京的城墙几乎就没有发挥过任何作用。

尽管此时的南京城尚有5万明军,不过面对辽东军的坚船利炮,他们并没有决一死战的勇气。

南京守备太监崔文升自万历48年在京师给泰昌帝开了一副泻药后就被贬到了南京。

不过在这里他可是如鱼得水,在崔文升的帮助下,“天上人间”成为了秦淮河畔最热门的休闲场所。

哪怕是京师的“天上人间”由于辽东同朝廷的关系紧张而受到影响,南京城的“天上人间”依然是车水马龙。

他们也习惯了在天上人间吃着美味佳肴,一边享受各种服务,一边商讨国家大事。

这时崔文升说道:“辽东水师的战舰已经开到了南京城外,辽东郡王要求我们取缔复社的命令也已经送了过来,我们何去何从,诸位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此时众人都在观望他人,却没有人出声!

看到如此冷场,崔文升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提高了一下嗓门,说道:“怎么诸位一定要等到炮轰南京,才肯出声吗?”

这时冯铨说道:“本兵已经将周边的兵力全部收缩到南京城了,如今南京拥有兵士5万,各式火炮上百门,粮食应该可以支撑半年。”

然后他又补充道:“五万人马听起来不少,守卫其他城池可谓是绰绰有余,可放在南京城本兵也只能放弃外城,退守南京的内城!”

“不过本兵对辽东军的战力不是很了解,还请史侍郎给大家介绍下吧!”

然后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刚从扬州跑回来的史可法。

此时史可法也是相当的为难。

东林党的立场肯定是要捍卫江南士绅的利益,同辽东军决一死战的。

可自己刚刚大败而归,北上的三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非但没有救出崇祯皇帝,反而丢了扬州。

他要是说辽东军不厉害,自己怎么会如此狼狈?

可要是实话实说,谁还有勇气抵抗北军?

最终史可法还是用了东林党擅长的甩锅大法。

他说道:“辽东军战力强悍是一方面,但是他们擅于使用诡计,收买奸细,也不得不防!”

“左良玉诈降,扬州的徽商反水,是造成本次江北失利的主要原因。”

“敌军的水师虽然厉害,但是毕竟战船不能登陆,只要我们同仇敌忾,凭借着南京城的坚固还是能够坚守的!”

冯铨说道:“看来面对辽东军,史侍郎的信心也不是很足啊!”

“狮子山距离长江只有不足2里地,辽东军的舰炮可以覆盖整座狮子山,恐怕就连附近的凤仪门也难以保全。”

“镇江京口炮台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即便是南京的内城也抵挡不住辽东军的火炮。”

“还请各位不要忽略这个现实,若是想要挡住敌军恐怕只能依靠巷战了!”

“巷战?”

冯铨的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城墙挡不住敌军,这还守个毛线啊?

此时南京的大小勋贵们纷纷看向了魏国公徐弘基。

原本南京的权力“三驾马车”分别是:守备太监是崔文升,南京守备是魏国公徐弘基,兵部尚书冯铨。

东林党如今代表了江南本地士绅的利益,加之其又与复社结盟。

所以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仍然有相当的话语权。

冯铨同崔文升都是情报司的人,他们自然是主张投降的。

魏国公徐弘基的态度就比较关键了。

对于“弘光新政”,徐弘基本人还是相当抵触的。

他们这些勋贵掌握着南直隶大量的土地,这些以后都要纳粮了。

而且他们私自开设的铁矿、煤矿以后也要依法纳税,最主要的是他不能吃空饷了,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但他也很清楚,以南京城目前的情况是守不住的。

因为冯铨说的5万人是将自己麾下的2万守备军给算进去了,这些人里有3成空饷以及3成老弱,真正能打的也就几千人。

指望这些人阻挡辽东军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北京的勋贵们其实就是他们的榜样,要想保住自己的爵位恐怕也只有放弃一些经济利益了。

魏国公徐弘基说道:“冯本兵所言非虚,南京城抵挡住辽东军的可能性不大。”

见到徐弘基终于表态了,崔文升同冯铨相视一笑。

冯铨继续说道:“所谓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如今崇祯陛下已经归天,江北各地的士绅藩王尽皆归附弘光陛下。诸位有没有想过我们以何名义抵抗辽东郡王南下的大军?”

冯铨的话,点出了此时他们最大的软肋,出师无名!

说到底,这不过是他们老朱家的内部斗争。

崇祯皇帝若在,他们还能有一个抵抗的名头。

如今崇祯已经不在了,他们继续顽抗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破城之后,无论是李献忠还是朱由崧都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搞不好就是一个谋逆大罪抄家灭族,这样的后果他们承担不起!

最终钱谦益也只得表态说道:“看来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只有遵从辽东郡王的命令,取缔复社,抓捕张溥等人了!”

钱谦益的表态后,众人终于达成了一致。

很明显李献忠是要分化他们,但此刻他们也只有牺牲复社了。

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

谁叫复社的陈子龙去刺杀李献忠?

刺杀不成,肯定是要遭到李献忠报复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