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吹箫仕女图(下)(2 / 2)

只不过思来想去,在目前的手工业时代,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军工火器,冷水寒捣鼓出一个试验品,意义并不大。

从样品,到能够量产的产品,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抛开原料、工艺、成本不说,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就很难验证。

涉及到有寿命周期的物件,就更难了,产品的故障率都无法预测,怎么投入使用。

制药行医罢,可能前一批提取的化合物,走狗屎运是良药,后一批是闻之色变的剧毒。

改造火枪罢,兴许前一发打出去了,后一发炸膛,眼瞎指断的他,哭爹又喊娘。

冷水寒不是橘猫,只有一条小命,还是得悠着点来。

现今物质尚且匮乏,倘若去搞精神需求,就更不合时宜了。

不拘小黄书、春宫图也好,还是物种起源、万国见闻录也罢,这些新闻趣识,只会让朱门的酒肉更臭,烘托得路边的冻死骨更凄惨罢了。

农业是一切的基础,当大齐的粮食只够艰难果腹时,劳动力都禁锢在农业中,怎么可能培育出商业,发展出工业。

关键,还是农业。

而且,大凡一个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越多,这事儿,就愈难办。

一旦农业人口的比例超过七成,农业的边际生产效率,就会不断下降。

每岁随着新生人口的增加,粮食的需求量,又会持续增长,倒逼着得把更多的人口投入到农业生产,形成恶性的死循环。

这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深陷农业社会,不得不重农抑商,无力向工业社会迈进的原因之一。

大致来说,一百个人里,至少得有六十个人,可以脱离农业生产,社会才能够出现不同的经济形态,工业时代才有降临的土壤。

想要破局,只有两个办法。

要么对外侵略,殖民数个国家,将他国之田地,他国之子民,奴役为“鬼田”和“鬼工”,为本国聚敛粮食。

这条路,小国好走,大国不好走。

以大齐的人口基数,纵使殖民数十个国家,获得的粮食,也不一定够百姓饱腹。

要么就是对内盘剥,官府管控粮食价格,再收储转移,让农民越种地越穷,越穷越种地,勒紧裤腰带,过上几十年苦日子。

这条路,更是一路的幸酸与泪。

以大齐的农业现状,几十年的苦日子估摸着远远不够,几百年都不够。

好在,冷水寒是穿越而来,可以尝试另辟蹊径。

来到这方世界,他不开挂谁开挂,冷水寒打算直接提高粮食亩产量。

想要提高粮食亩产,种子、农药、和肥料,是三把钥匙。

他决定先从肥料入手。

刘姥姥一家都是庄稼人,祖上还做过官,不算贫农。

眼下都无法过活,想来这方世界粮食的亩产,不一定能有两石。

他还在想着。

“你是有事儿,来寻奶奶?”

冷水寒那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平儿瞧着实在好笑,禁不住好奇道。

思绪忽然被人打断,冷水寒哪里会有好脸色,他冷冷的瞥了眼平儿,正要说出好话:“……”

话还没出口,他又吞了回来。

红楼里,这位平姑娘,怕是心最善的,也是活得最累的。

唉,不见怪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