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2 / 2)

对于建仓储粮,以加强自身的粮食安全,这一点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见,但是,对于抢购粮,由此搅动起粮食市场的动荡,从而测试社会文化文明对于粮食安全的承受力与处理能力,这一方面,却有很多的反对者。

对此,郑勇很有耐心,再三的给他们讲解其中的重大意义,然而,却并没有什么用处,反对的人还是在反对。

郑勇却愣住了,因为,他忽然发觉自己错了,他忘记了,现在这些人的反对,就已经是儒家文化在发挥作用了,虽然自己手下的这些人,是一些小乞丐等,可是,他们从小也是受儒家文化熏陶着长大的,自己从提出这个计划,并组织他们讨论开始,这个测试就同时开始了。

是的,他们在反对,因为,这样会死人,而且,死的都会是那些底层的人,也就是说死的是那些贫苦之人。

这一点他们很多人都是身同感受的,他们都是在死里偷生出来的,他们为了生存几乎什么都干过,可是,却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也会逼着别人也会落到他们那样的境遇里去,对此,他们是极其反感的,因此,宁可愿意承受郑勇的怒火,也要坚持反对。

这样的讨论,进行了一个半时辰,就是三个小时,郑勇宣布休会,明天晚上继续讨论。

如此过了三天,反对者非但没有减少,却又增加了一些。

郑勇,感觉自己的测试已经完成了,至少在自己的这群人中,如果明目张胆的去做伤天害理,图财害命的事情,阻力是很大的。

最终计划进行了修改,把抢购,改为了缓购,同时也把批次购粮之间的时间,进行了适当的延长,这样就可以给市场一个缓冲期,让市场不至于产生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市场恐慌,发生粮价上升失控的事情。

这样也就通过了此次粮食收购计划,所有的人都签了字,火漆封好,发往山东。

十天之后,问题在做了小修改之后,终于开始了购粮计划,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勇便只能耍一些小手段,他通过二徐,又开了临时的两个粮行,自然是不用自己的人了。同时,他也给上海县基地发出了文件,要郑六傻自行采购一批粮食,因为,粮食安全计划要存储大量的粮食,所以,这一段时间可能有点顾不上上海基地的粮食供应。

再通过二徐,散播了一点粮食有可能会短缺,有可能会涨价的小道消息,就这样轻松的就把南京的粮食市场的潭水给搅混了。

南京的粮价一升高,郑勇立即就以南京粮食太贵为由,派人去产粮地采购,并且,也没有给他们确定的数量,而是说为了能降低组织的损失,进得越多越好,早一点把新建的粮仓装满了,也就放心了。

于是,这些人出去之后,也就尽可能多的采购粮食。粮食的价格,立即惊动了那些粮商,当有人在抢购的信息传到了他们手中之后,他们也立即跟着行动了起来,于是,抢购的人更多了。

而那些发售的粮商也不傻,立即暂停销售,或减少销售,这样就会造成粮食短缺的一个现象,这样的现象就会很刺激粮食价位的升高。

这样子连锁反应之后,南京的粮价已经升了两成,市民开始抱怨了起来,原因就是粮价升高了,可是,粮食销售量却减少了,很多粮行以存货不足为由,都纷纷降低了销售量,其实,目的仍然是为了抬高物价,谋取更高的利益。

郑勇的粮食计划,完成度不高,如果要是用他的抢购的计划,此时粮仓应该早已经装满了,但是,这样的计划却无法通过,而他不得不耍了些手段,可是这样一来,自己的购粮,也因此而受到了阻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没有办法,只好让人去更远的地方去购粮。

但是,此时,流贼却又闹了起来,而且,还越来越大,从陕西闹到河南,又从河南闹到了胡广,胡广可是重要的产粮区,这一闹,粮食的价格更是一日三涨,直接升高了五成。

而郑勇从远处收购的粮食,因为下手早,力度大,终于一船船运回来,南京上海的仓库已经装满了,山东的仓库也已经过了三分之二,整体上,粮食安全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还有一些扫尾,只要再努力努力,多花一点钱,也并不愁无法完成。

而这时又传出了李自成兵围开封的消息,开封可是河南的大城,省府所在,周王的封地,河南糜烂如此,民不聊生,无数的灾民纷纷向江南逃难。

这一消息震惊了南京,继而产生了恐慌情绪,粮价居然迅速完成了翻倍,并且,还在继续上涨。

很多底层的市民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于是,终于酿成了抢粮事件,虽然很快被弹压了下去,可是,南京的恐慌情绪却更加严重,于是,购粮立即成了所有南京人的共同意向,虽然粮价已经提升了一倍多,可是,各粮行的粮食却还是被疯狂的抢购,这样的情况刺激下,很多粮商立即再一次降低销售量,也同时继续升高粮价,而这样的现象就更加刺激了粮食的抢购。

南京城里开始出现饥民了,郑勇立即命令开设粥棚,并同时设立招工点。无论男女,只要身体健康,四十岁以下,有一技之长的,都会收走。

收足五百人,就发往上海县工商业基地。而同时,上海的工商业基地,也立即开启了第三期工程,车辆制造厂,玻璃制造厂,铁器制造厂,上海钢厂,上海水泥厂,上海钟表厂,上海陶瓷厂等等,一下子,铺开了二十余家工厂,上海县工商业基地最大的建设打开了序幕。

这简直就是山东基地的一个拷贝似的,一下子这么多工厂同时开工,这让上海县工商业基地,立即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南京以及四周县城的青壮,正在向着上海县汇聚,而山东基地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以及招募的难民,也大规模的向上海汇聚,半个月之后,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子。

王县令走着看着,啧啧称奇着,笑道:“女婿啊,你……真的大手笔啊,哈哈……我这上海县这是要发达了啊,嘿嘿……真不错真的不错,我的赋税以后可要向一个上等县走了。”

郑勇看了他一眼道:“岳父啊,您还是把尾巴夹一夹的好。”

王县令哼了一声怒道:“小子无礼,怎么可以这样说长辈!”

郑勇看也没有看他继续道:“岳父,我这可是为你好,如果你把这里搞成了上等县,我就想问你了,你还有能力守得住你的位子吗?”

王县令一呆,立即惊慌了起来,来回走了几趟,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来,急道:“臭小子,还不快快教我。”

郑勇道:“你别忘了,我可是忠义伯,而且,还是朱淑蕊郡主的宾仪,又是魏国公的女婿,还简在帝心。”

王县令不明就里道:“这又和我的事情有何关系?”

郑勇有点恨铁不成钢,这王县令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只是,却始终都是一名书生,除了读圣贤书,吟诗作赋,几乎就不会别的。唉,这大明的科举,还真是失败啊,明明高喊着为国举才,可是,却只能举出这样的无用书生。这就完全失去了举才的根本目的了吗?才没有举出来,却举出一些书呆子出来,国家能治理好了吗?

想到了赵宋,以前朝廷只知道愚民,到了赵宋竟然开始愚起了官来了,而到了大明,便连帝王也开始愚了起来,这简直就没有谁了。这样愚下去,整个民族距离真实越来越远,一天天的跟个醉生梦死的人似的,国家被治理成了如此?这帝王,这一家一姓之天下,还真是要不得了,是啊,是要不得了,所以,还是从自己开始,绝了这个职业吧。

天下乃人人之天下,有贤能者居之,而背离者失之,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如是,天下如何不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