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2)

鞑清其实是一个非常残暴的民族,因为,他们还处于部落时期,非常的原始,几乎他们是一步就跨越到了中央集权时代,封建时代,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所以,他们几乎和野兽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因此,在他们的文化意识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社会公共道德这种东西。

这样的一群野蛮的野兽冲进了人类社会,其残忍与迫害性可想而知,现在在济南的周边村镇就已经如此了,济南城里那就更不要说了。

郑勇非常的气愤,他既痛恨这些野兽,更痛恨杨嗣昌,一个什么军事都不懂的,居然要做最高的军事指挥者,这不是一场灾难又是什么!崇祯?算了,不去提他了,他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又懂什么?虽然他已经做了十二年的皇帝,可是他真的知道怎么当皇帝吗?不,他不知道,直到死他都不知道怎么当一个皇帝,这真是一个历史的悲哀啊!

郑勇最终把自己的愤怒都化成了激昂的演讲,他沉痛道:“鞑清入侵我山东,杀我父兄,奸淫我姐妹,此仇不共戴天,我今天在这里宣誓,不灭鞑清,死不瞑目!”

于是,下面所有含泪的眼睛都齐声大喊:“不灭鞑清,死不瞑目!”

喊声不断,久久的回荡在苍茫的冰天雪地之间。

仇恨虽然可以激励士气,不过,却并不能真的让他们斩首敌酋,郑勇还是需要更多的信息,当然,也要保护好队员的生命,好在他们有千里镜,好吧,现在更名为望远镜了。千里有点太夸张了,望远才更实际些。

于是,各种情报继续传来,而其中有一条引起了他的注意,即黄河岸边,距离济南约一百里的地方来了一支官兵,阵容很是强大,主将应该官职不小,而其主帅的大旗上有一个巨大的孙字。

孙?难道是孙传廷?

他可有些疑虑了,因为,他知道这一年孙传庭是被朝廷朝廷调任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立即上疏请见皇帝,但因杨嗣昌的百般阻挠而未成。孙传庭心中愠怒,引病告休。但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此时的孙传庭应该入狱了吧?怎么他却来到了山东呢?奇怪,难道这平行世界与后世自己的所在的世界有所差异吗?他不知道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他对于孙传庭这个人还是很欣赏的,比之于杨嗣昌那是太强了,既然他出现在了山东附近,那就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郑勇本想获得一定的消息之后北上去找杨嗣昌,不过,现在既然有了孙传庭,那他就不想再去找杨嗣昌,这个杨嗣昌除了纸上谈一谈兵,他没有看出他有什么本事。那么要去见孙传庭总要有一个理由才好,于是,想了又想,立即问郑三娘道:“现在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郑三娘道:“我们粮食充足,现在刚刚出来,携带粮食一千二百余石,足够全队二月有余,主要是现在冰天雪地,牲口需要大量的粮食,不然半年都可以的,所以,粮食并不没有必要担忧。”

郑勇点点头道:“我想请三娘回去运一次粮。”

郑三娘皱眉道:“为何?”

郑勇道:“不是得到消息,孙传庭到了附近吗?我想去见见他,以后与朝廷搭上关系,如果有了朝廷的允许,那么我们这次斩首行动那就是在朝廷的主持上所进行的一次反侵略战争行动了。而一旦成功,这次行动才会转换成军功,而我才能获取到一个军事上的官身,你明白了吗?”

郑三娘一听道:“你的意思是去官兵处捐粮?”

郑勇点头道:“正是,我想以此名义去见孙传庭,而孙传庭可是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咱们山东正好在他的管辖之下。”

郑三娘立即起身道:“此事大善,首长英明,我这就回去一趟,多运输一些粮食过来。”

郑勇道:“原本想就地取一些粮的,没有想到,这济南周边已经被这群强盗迫害成了这样。如今我想以千石粮为进见之礼,如此咱们的粮食就紧张了,所以,还需要再运输一些来。”

郑三娘立正敬礼道:“谨遵首长指示,我明天就动身。”

郑勇道:“我们会在孙传庭处停留约三五日,如果一切顺利,则可以获得传直接指挥,估计先弄一个总旗不是问题,有了这个官身即便不能斩首敌酋,我们也能获得些敌兵或将官的首级,到时差不多也可以弄个百户了,有个百户的名头,就差不多了,当然最好是能成功,那最少也会是的一个千户,如此我们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郑三娘道:“首长一定会成功的。”

郑勇道:“不虑胜先虑败吧,至少我们要斩首一名有些名气的敌将,所以,这一次我们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伤亡,你这次回去,把孙秀才给带出来,唉走得时候太过匆忙,把他给忘了。”

郑三娘点,此事就算是定下来了。立即收拢队伍,把所有侦察人员都收回来,再把要送礼的粮食分离出来,这一次郑将带一百人去见孙传庭,而剩下的一百人,一分为二,其中五十人继续在此地驻扎,一方面可以继续侦察,另一方面则等待郑三娘运粮归来,另一批五十人跟随郑三娘回去运粮,而这次将要运二千石粮,因为,郑勇对于后世中的历史产生了怀疑,应该入狱的孙传庭到了山东,这不得不让他愈加不能确信多尔衮到底将会在山东待多久,所以,宜多不宜少。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支队伍就分成了三支,其一由郑勇亲自率领押运一千石粮食去见孙传庭。其二由郑三娘带领,回老家去运第二批粮食;其三由郑四傻率领,留守,并继续进行有限度的侦察活动,但是其主要任务是隐蔽保护好这个临时基地,一边等待郑勇的进一步命令,一边等待郑三娘运粮归来。

早上吃过早饭,三支人分别行动,郑三娘回郑家村去了,而郑勇则率领一百人往孙传庭处而来。

在去之前,郑勇再三的要求所有的队员,要把所有弩都收藏起来,有相当一部分人拿木棍作为武器,有另外的人拿刀和长枪,而盾放在了营地,没有携带。这盾不是弩,可以拆分,所以,这次并没有拿着。

再三检查,并告诫他们,不可以在官兵面前用我们训练的各种军礼,而是用拱手礼就可以了,反正自己是一群土包子,也不懂什么。

略训练了一下,他们一众人才开始向孙传庭处进发,因为是滑雪,所以,半天就到了,在营区外被巡逻兵士所发现,郑勇向前说明了来意,其中有一个总旗官样子的军官才带着他们来到了营门口,之后进去通报。

这些人大多都是陕西人,说话一听就听出来了。郑勇在后世当兵时,就有陕西人,与此时的方言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听着倒是很习惯,而且,他还能说几句,所以,那些当兵的对他们这群半大孩子也并没有多少敌意。

过了许久,对方才来了人,一个胖子,来检查了这一千石粮食,检查完成之后,就把粮食收了进去,而他们这一伙人却被丢在了营门口,郑勇却并没有任何不悦的表情,这古代的官员,官威是很大的,自己一个布衣,最多也就是一个小地主,小乡绅而已,在孙传庭这样一省的巡抚眼里,根本就是一只蚂蚁,上不了台面。

唉,也不知道这一千石粮食有没有足够的面子,可以见孙传庭一面,如果不能那就可惜了,不行就只能再一次送一千石来了,为什么让郑三娘运二千石来,就是隐藏了这一个意思。

然而,又过了约半小时,仍然没有一点动静,郑勇皱眉,看来,这是被无视了啊,又转头看到这一百名队员们都在风雪中瑟瑟发抖,他眉头皱得更紧了。

不行,这些可都是自己的精华啊,不能冻坏了,于是,郑勇立即吩咐下去,所有的人分为十人一队,然后结成十个圈子,用滑雪板滑起来,如此,就可以暂时止冷了。

于是,一目奇怪的景象出现了,在大明的官兵营门外,有十个圈子在缓缓的转动着,并有加速的趋势。

这首先引起了营门卫兵的注意,立即有人来质问,郑勇就告诉他们,自己都是一群孩子,实在是抗不住严寒,在此时等待大队召见时间太长了,为了不被冻坏,只好让他们以十人为一圈,作圈跑活动,以增热抗寒。

那个军官听了好奇的看了看,他们并没有见过这种滑雪板,还觉得很新鲜,看了一会儿,才道:“你们等着,我再去传一声,如果再不得召见,就回吧。”

郑勇立即抢上前两步,拉住他一直说感谢的话,说话间便往他手掌心里塞了五两银子,当然不多了,不可,对于大明惯于欠饷的情况下,也不算少了。

那军官明显态度就好一许多,也说了些客气话,才进去了。

行不行的,也要先给孙督师留下点印象,而且越深越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