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2 / 2)

“是。”

“第三,我需要这些大族的详细资料,如有多少亩田地,以前在辽朝出过哪些高官,都要一一弄清楚。”

“是。”

“这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尔等要在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以及各地官府衙门留意那些任职的世家门阀子弟,多与他们谈话,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

赵骏看着众人认真说道:“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们可以亲自与他们交谈。最主要的是明白他们对朝廷与世家之间怎么看,听听他们的意见。甚至如果他们愿意配合的话,你们可以进行一定许诺。”

杨畋迟疑道:“可是知院,这样岂不是就直接告诉那些世家,朝廷可能会对他们动手?那不是打草惊蛇吗?”

“不。”

赵骏摇摇头道:“本质上来说,这是朝廷在与他们争夺幽燕控制权,但双方力量悬殊,朝廷增加权威,最后将他们的影响彻底消除,这是大势所趋,这些世家不可能不明白。因而他们在清楚这一点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的是到底是对抗朝廷,还是顺从朝廷。而朝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使用蛮力,这就已经是在向他们释放温和的善意,希望他们不要不识抬举。”

这次来幽燕,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改革。

即改革幽燕地区长期如魏晋时期世家门阀当道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方便朝廷进一步施政。

但世家门阀力量长存已久,而且他们势必也想继续生存下去,因此双方可能会爆发冲突。

赵骏不太想流血杀人,毕竟这些世家门阀在幽燕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如果直接动刀子,那么肯定会造成幽燕汉人更加反感朝廷。

那么在手段上就得温和,一来是分化他们,二来是拉拢他们。

比如先投靠朝廷的大家族,迁徙至中原,给予官职优待。

即便家族子弟考不上科举,也会赐予恩补或者赏赐。

双管齐下,势必就有一些世家大族动心,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只要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随。

至于剩下的顽固成员,那也简单,家族有犯罪的就抓捕,取消他们的一切官职,用各种办法打压。

如此最多三五年之内,燕云之地世家大族必然会成为历史。

归根到底。

这里也就是燕云世家力量而已。

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的力量已经夸张到全国各地全是世家门阀。

“下官明白!”

众人听到赵骏的话,纷纷应是。

赵骏点点头道:“好了,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去按我说的办吧。”

“是。”

众人拱手行礼,纷纷离开。

“知院。”

等他们走之后。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王安石目光灼灼地扭过头望向赵骏道:“知院的治国手段,真是鬼神莫测,让人万分敬佩。”

“呵呵。”

赵骏笑了笑道:“介甫也会拍马屁了吗?”

王安石微微脸红,但随即又用认真且狂热的眼神看向赵骏道:“下官不是拍马屁,而是真觉得知院的目光长远,手段匪夷所思,下官无比钦佩,真希望有知院这样的师长时刻教导。”

他跟着赵骏有一段时间了,每次听他说治国之道,都让他觉得有新的收获,让他受益匪浅。

“哈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伱们能够从中有所领悟是件好事,只希望你们能够灵活运用,为国为民才是。”

“下官不管怎么学习,都只觉得知院的学识太过渊博,远非常人可比。”

王安石又情不自禁地说道:“下官真想一直跟在知院身边,聆听知院教诲,学习这治国之道,甚至想写书记录,免得没有领会到知院的深意。”

“下官也是,下官愿意拜知院为老师,只希望时刻伴随知院左右,以此增长智慧。”

李孝基马上站起来向赵骏拱手。

他听到王安石的话,忽然有感,立即鼓起勇气。

哪怕他爷爷是李迪,问题在于他爷爷还能在那个位置待几年?

甚至能再活几年都是问题。

如果能拜赵骏为师,不仅能学习到很多东西,还能仕途一帆风顺,岂不美哉?

其余苏涣、陈希亮、赵抃三人都是一惊。

万万没想到看上去最老实的王安石会拍马屁,也万万没想到李孝基居然想拜师?

还有这种操作?

但很快。

苏涣也马上站起来说道:“知院的智慧如天空般伟岸,大海般深邃,下官也无比叹服,亦愿拜知院为师。”

他脸不红气不喘,王安石和李孝基差不多大,王安石今年29岁,李孝基则是27岁,比赵骏小了很多,说向赵骏拜师很正常。

何况王安石也没有说要拜师,只是想跟在赵骏左右学习,是年龄最小的李孝基说要拜师,他年岁不大,说这种话其实不至于令人反感。

苏涣就不一样了,他是苏轼的伯父,今年都49岁了,还向36岁的人拜师,这显然有些不太合适。

不过孔子也说过不耻下问,还跟七岁孩童拜师,因此倒也不算什么。

赵抃认真思考了几秒钟,也站起来说道:“孔子曾向项橐虚心请教,拜师求学。年龄大不算什么,达者为师。知院的治国之道的确令下官等人钦佩,下官也愿意拜师求教。”

他这个人非常正直,没有考虑升不升官的问题,而是跟王安石一样,确实跟着赵骏这一路,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时间看到众人都想拜师,也是想虚心求学。

这下陈希亮就有点尴尬。

他左右看看,站也不是,不站也不是。

倒不是他没觉得赵骏的治国手段差,而是当初赵骏去长沙的时候,两个人相谈盛欢。

再加上二人年龄相仿,赵骏就比他大一岁,因此平日都是兄弟相称。

关系和感情到位了,这一下子要拜师就有点不太像样。

但他也确实觉得赵骏一路走来,不管是沿途对地方官员的教导,还是对一个地方发展及问题的指出,都是一针见血。

下到一县,上到一路、一国,治理手段,远超他们的想象,心里也是万分佩服。

陈希亮便也站起身道:“下官亦是愿意跟随知院左右。”

“哈哈哈哈。”

赵骏又笑了起来,双手向下摆了摆道:“好了好了,你们有这份心就足够了,拜师就不用了,我可以当别人的老师,我也愿意做别人的老师。不过我更希望做你们的领路人,把我的想法,我的思想传承下去的同时,你们也能从中领悟出你们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什么都想着像我。”

说着他又沉吟片刻道:“至于要不要记录下来,其实也没有必要。我晚年想写几本书,到时候我会系统地阐述大宋国家的发展和方向,确定大宋未来的道路,就叫《赵骏选集》或者《赵骏理论》就行。”

“真是期待知院把书写出来的那一天啊。”

王安石满怀着畅想。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