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新的预警机平台?
常浩南最担心的事情,到底没有发生。
毕竟这一次,美国人的施法前摇实在太长。
在试飞院把无意当中发现的紧急空情上报之后,最终得到的反馈是要求空警2000继续进行测试,不必因境外空中目标的活动而打乱计划。
很明显,尽管眼下这会还没有设立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专用“热线”,但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某种基本的防误判机制。
换句话说,美军在中亚腹地进行大规模动作,应该是提前通知过周边主要国家的高层。
只不过,上级也完全没想到,空警2000竟然能捕捉到500公里外大型目标的低空活动,因此并未把相关信息通知到试飞院而已。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常浩南才得知,海洋一号也已经在过去半个月里,先后十几次捕捉到了美军舰队的大概位置。
涉及到的航母数量多达七艘。
虽然由于组网数量不足,导致每一次定位的时效性基本都在1-2天级别,显然无法用于他设想当中的中段引导。
但是对于过去只能依靠公开报道和AIS信息监控这类不可靠手段的华夏军队来说,能完全凭借自主可控手段定位到对方的大致坐标,已经足够让人欣喜若狂了。
毕竟,舰队哪怕放开了跑,一天也就是1000公里上下。
如今1-2天的侦察时效性,至少可以完全消除敌人用假AIS信号搞声东击西的可能性。
总之,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及华夏国际地位的提升,需要依靠单一信源判断局势走向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
至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和上一条时间线相差无几……
3月17日。
尽管由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的两票反对和一票弃权而未能获得安理会许可,但美国仍然以“清查化学武器滥用”的名义发出了最后通牒。
到这个时候,哪怕普通人都能看得出来。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了。
果然,又是三天过后。
3月20日。
“震慑”行动,正式开始。
从规模上讲,这无疑是冷战结束后阵势最大的军事行动。
但由于防守方几乎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大部分抵抗,导致整个过程与其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是行军。
还是沿高速公路行军。
在军事上完全乏善可陈。
即便如此,南北两路联军仍然出现了严重脱节,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军事归军事,技术归技术。
相比于远在12年前的沙漠风暴行动,以及规模相对较小的盟军行动和持久自由行动,本次战争当中的美军,确实表现出了令人称道的联合指挥能力。
别的不提,震慑行动当中,联军空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比例超过沙漠风暴的十倍,而反应时间却缩短到了十分之一。
并且,误击友军的频率也大大降低。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达50架的各类预警指挥飞机,以每天近百架次的飞行,保障了整个战场情报获取和指挥链路的畅通。
因此,也成为了常浩南等人所重点关注的领域……
……
“常总,这么看起来,咱们在指挥系统里面预留的200个节点……别说以后满足三军需求,就是光满足空军的需求,也有可能不太够啊……”
某天午休的空隙,郭林一边翻阅着手中的报告,一边感慨道。
“在信息化作战这方面,我们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也别被美国人的宣传吓到。”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杯子,抬起头回答道:“一来,随着通信硬件水平的提高,以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指挥网络的规模,二来么……”
他起身来到黑板旁边,随手画出了几个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圆圈:
“你可别忘了,咱们自组织网络当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地位平等的无中心节点,除了有普通终端的接收应答功能以外,还有完整的报文转发能力。”
“这样的节点设置,主要面向未来更加灵活、更加小而精的作战样式,认为即便是作战单元,也拥有一定的侦察监视和情报收集能力,换句话说,本身就是有中心通信网络当中的高级节点。”
说到这里,他接着又画出了更多的实心小圆点:
“如果我们真需要同时指挥几百上千,甚至更多单位进行作战,那么完全可以让自组织网络当中的某个节点,再通过传统的通信网络去指挥更多普通节点,哪怕只是按照1:20的比例计算,也能扩展到超过4000个……”
当常浩南说到4000这样一个数字时,郭林拿着报告的手都微不可查地颤抖了一下:“4000……那要是放在地面上,团一级规模的战场里面,岂不是能把每个普通士兵都纳入到指挥节点里面?”
作为电科集团的技术人员,他平时面对的甲方五花八门,因此思路也比航空工业这边每天盯着飞机的同事们开阔一些。
而常浩南听到一半,就突然没忍住笑了出来。
主要是他想起了前世PLA军改过程中听过的一个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