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司马懿遭绑架的消息泄露,胡昭带领许彦前来及时制止,总算救得司马懿性命。
他对胡昭和许彦感激涕零,一直到晚年,司马懿对此事依然还是念念不忘。
胡昭绝对是个充满大智慧的人,当场告诫司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否则性命堪忧。
司马懿谨记教诲,自此将“隐忍”之道奉为圭臬。
全然再没了少年人的年少狂傲,好似瞬间被催熟了,成了沉稳老成之士。
所以司马懿与胡昭的亦师亦友关系这般好,也为司马懿后来的足智多谋增加了不少色彩和加成。
然而,即便低调行事的他,还是因显赫的家世与才华,被后来曹府幕僚杨俊发现。
在杨俊的极力推荐下,曹操一纸文书发到自己势力范围管辖下的河内县,点名要司马懿出仕为官。
之后,司马懿“装病七年”的历史名场面上演。
为了不过早涉足诡谲多变的政坛,他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忍住不厌其烦的试探,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
在与曹操的这场“耐心较量”中,得以全身而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人在明处,太过进取不免惹来祸端,沉着忍耐才是智者所为。
司马懿这一次的生死考验教训,可谓是看透了人心之恶,受益终身。
“仲达兄受惊了,所幸我与师父及时发现你受难,马不停蹄地赶过来营救你,其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一刻也不敢耽搁。”
许彦在一旁也是不失时机的陪话道:“所幸是皇天不负苦心人,才总算赶在周生众人对你要动手之前,解救你于危困之中,侥幸侥幸。”
司马懿生死威胁一去,心情一松,才注意到许彦身上。
他赶紧再次连连致谢:“许公子,多亏了你,你与师父是我司马懿的再生父母,大恩不言谢,我司马懿注定此生要欠下你一条命。”
许彦连忙摆手:“仲达兄言重了,真的言重了,如今我已拜入恩师门下为弟子,以后我们是同窗,当亲如兄弟,永远是一家人。”
司马懿顿时话锋一转,又问到了另一个问题:“许兄,你刚刚说你已收服了整个颖川和汝南两郡的黄巾势力,全部整合到了你的麾下?”
“如今你已经凭实力说话和碾压,掌控两郡,成了一方诸侯?”
“正是,”许彦认真的点头,并不失时机的发出来了邀请。
“仲达兄,你是位难得的青年才俊,了不起的少年天才,我麾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求贤若渴。”
“我希望你出山助我,和我一同共创丰功伟业。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英雄出少年啊!”
“而且我们都是年青人,也有共同语言,意气相投,希望你不要推拒了。”
光而不耀,静水深流。
司马懿有言: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
不当头、不争名、韬光养晦,是司马懿的处世之道。
作为三国乱世的终结者,他是“藏器”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