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月, 草长莺飞,正是踏青野游的好日子。迎着暖阳春风,辆马车从沈宅驶出, 缓缓出了城, 往南而下。
“沈师傅真走了”皇宫里,年二十五,已亲政的小皇帝满脸失落。这些年蒙师傅师娘教导照顾, 他习以为常, 师傅师娘猛的一走真叫人不习惯。
“沈老太太年岁大了, 想回老家住,沈家两位大人孝极, 自然要满足老人家这个心愿, 再说, 也不是一去不回的。”田太后宽心道。
小皇帝点点头“谢母后开导。”
今国泰民安, 内外皆平,师傅暂时致仕,该轮到他独当一面了。
沈家辆车,最前一辆坐着钱氏、罗氏和沈如康, 中间是沈长林、陆清栩并他们十四岁的女儿沈浅玥,最后一辆则是沈玉寿叶京安夫妻加一双儿女。
一家十口轻装上阵, 要回老家探亲。
自沈长林沈玉寿及第那年回过家乡后, 他们已有几十年没踏上故土了。
钱氏激动的这心呀, 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罗氏两口子也兴奋的满脸通红。
很快便日中了,一家人在驿站吃饭歇脚。
“玉寿,长林啊,朝廷那么一大摊子事, 你们真能走得开就不管了”镇定了一辈子的老太太钱氏心情忐忑,坐下喝了两口水后,试探着开口询问。
她真怕孙儿们说回乡住两年的事是说笑的。
沈长林点头干脆,语气笃定“朝廷里可用的人才多的很,缺了哪个都能转。”
“您老就安心吧。”沈玉寿也在旁搭腔。
如今华京大学堂已全国闻名,实取科的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培养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有了这个人才培养渠道,沈长林和沈玉寿才能安心的暂时致仕,过上几年悠闲日子。
一路慢行,边走边游山玩水,他们月离京,至夏初才抵达景安城。
重回故地,脑海中那些尘封的记忆逐渐复苏,钱氏、罗氏、沈如康特意去槐花巷逛了一遍,大杂院的邻居竟还有没搬走的,钱氏激动,故人聚在一处,她请客吃酒回忆旧事。
“当年我家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幸好有你们仗义照应,那几年过得才舒心”
钱氏他们同老邻居聊天,沈长林沈玉寿陪了一会离了席“走,去府学逛逛。”
在景安府学的几年时光令人刻骨铭心,那秉烛夜读的求学时光虽过了几十载,却如昨昔般历历在目。
讲堂、斋室、藏书阁、荷花池、凤眼山,景安府学的格局并无改变,读书声朗朗,草木色青青,年轻郎子朝气蓬勃,随处可见飞蝶翩跹。
二人没有惊动学官,漫步了个把时辰后低调离去,正并肩走在朱子大街上,一辆推车突然撞上石阶,崭新的书籍哗啦啦掉落一地。
推车的伙计忙弯腰拾捡。
“慢着。”沈长林快步往前,“这书是成套的,要按一、二、的顺序放。”
伙计搔搔头,笑得腼腆“原来如此,我不识字,嘿嘿,多谢先生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