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眼前一黑。
虽然知道沮授定然凶多吉少,但今日得到凶信,还是觉得难以接受。
沮授在时,袁绍觉得他在军中威望太高,多有不服从指挥的嫌疑,深恐日后尾大不掉,大为忌惮。
沮授已死,他的诸多好处一时都升上心头。当年袁绍初得冀州,士民未附,战略未定,前途并不清晰。
沮授给袁绍鼓劲,并给他做了“号令天下”的战略规划,具体包括“东向定青州、扫张燕”,“北向灭公孙、胁匈奴”,“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等。
虽然由于刘备崛起,这一战略没能完全执行下去,但沮授帮助袁绍定幽冀、建魏国,功高至伟。
刘备有田豫,自己有沮授,足可匹敌。
惜哉!痛哉!
袁绍身子摇晃,摇摇欲坠,幸亏太子袁尚见袁绍有些不对劲,悄悄靠近,将他搀住。
袁绍得袁尚一扶,重新站稳脚跟,对左右道:“沮卿忠心为国,捐躯赴难,精忠动天,速派人出城,将沮卿遗体迎入城中,择日厚葬。
沮卿尚有兄弟幼子在城中,有司速前往吊慰,并予以封赏。”
侍中辛毗领旨。
关羽待城中派人接走沮授等人遗体,起到震慑目的后,下令攻击城外魏营。
当日袁谭、阎柔等率三万步骑突围,至邺都城外只剩下不到两万。
审配原有兵两万,也只剩下一万出头。
围沮授、阻审配之战中,汉军以损伤不到万人的代价,杀伤击溃俘获魏兵高达三万人,战果惊人。
魏军虽半数得以保全,但实力大损。
袁谭、审配等龟缩营中,坚守不出。
汉军冒着城头箭矢威胁,猛攻魏营。
袁谭、审配头绑白布,激励军士,号称要为沮授报仇,以困兽之气,拼着一腔血勇顶住了汉军数波攻击。
汉军没有携带攻城器械,与魏军的交换比几乎达到一比一。
郭嘉道:“贼兵有城头弓弩支援,居高临下,我军不利。
我观魏军虽然勇猛,却分为几人指挥。
我军在,则并力作战。
我军若去,必自相厮杀。
不如暂时退兵,以待其内乱。”
高权赞同,道:“袁谭、审配向来不合,阎柔边地寒门出身,也与前者格格不入,我等可因势用间,必有奇效。”
关羽颔首。
正好斥候传来消息,淳于琼率兵三万北上击退臧霸,胜利班师。
如此一来,邺都附近魏军将达到五六万人,又倚城作战,不宜对付。
关羽假装狼狈撤军。
阎柔、淳于琼以为有机可乘,率兵追击。
关羽前军绕了个圈迂回,后军突然返身逆击。
阎柔见形势不妙,拨马就走。
淳于琼也赶紧壁虎断尾,率军撤退。
关羽大破魏军,杀数千人,派严朗、庞德、赵进等紧追淳于琼,再次将魏军赶到邺都之下。
魏军逃回营中,坚壁不出。
严朗等人在城下耀武扬威,高声叫骂。
魏军夺气。
关羽遂从容率军撤到洹水之南,围攻荡阴。
荡阴守将投降。
关羽坐镇荡阴,分兵东定诸县。
从八月大举出兵,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汉军就打穿魏军黄河防线,将控制区域推进至清河水。
清河水呈西南-东北走向,大致与黄河平行,西段即洹水,东段斜向上穿魏郡、清河国,与绛水合流,沿着渤海郡与河间国的边境,向北汇入漳水,在渤海郡北部流入渤海。
魏郡在清河水之南的内黄、繁阳、黎阳、阴安很快落入关羽、吕虔之手。
东郡太守是仪,率领新编汉军万余人,从濮阳和苍亭津渡河,与先前渡河的魏合五千人合兵,攻东郡在黄河北岸的诸县如东武阳、顿丘等。
诸县被是仪、魏合攻击,又有关羽、吕虔大军在旁虎视,胆丧气沮,纷纷投降。
是仪原为东平相,任职三年,治绩非凡。去年接替卫觊任东郡太守,后者调任朝廷任中书丞。
刘备命是仪将治所移至黄河以北的东武阳,以控制东武阳等河北八县。
属于魏郡的内黄四县民政也暂归是仪管辖。
如此一来,清河国已在汉军兵锋威胁之下。
章武三年(公元197年),冬,十月,刘备调汝南太守田畴任河内太守。
河内是刘备伐魏的桥头堡,必须派能臣治理。
田畴治汝南三年有余,户口繁盛,盗贼绝迹,文风蔚然,人才迭出,深得刘备信重。
刘备与贾诩等商议后,又飞骑征求在前线的郭嘉意见,决定重组伐魏军团。
关羽仍旧担任伐魏主帅,郭嘉任军师,暂辖摧锋(典韦)、横野(许褚)、射声(太史慈)、鹰扬(黄忠)、扬武(朱樟)、先登(庞德)、翊武(司马俱)、昭武(雷升)、建武(赵进)、忠武(管亥)十军,以及新军两万人,分别驻扎在荡阴、内黄、繁阳等城。
关羽夺取城池,由新军值守,派野战军队轮番渡过洹水,袭扰邺都、武城、斥丘等地。
邺都一日三惊。
吕虔任伐魏副帅,高权任军师,独立作战,辖讨逆(田雒)、折冲(严朗)、振武(于禁)、平虏(蒋钦)、宣武(冯鼎)、清平左军(吕卫)六军,以及地方驻军一万人,先攻魏县,进取元城、馆陶,兵锋指向清河国治所甘陵,堵截鲜于辅、苏由。
刘备给吕虔下达的战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击退鲜于辅,保护关羽侧翼。
第二个阶段是击败鲜于辅,攻取清河。
第三个阶段是消灭鲜于辅,尽有渤海,夺取河间,将幽州和冀州割裂开来。
这个战略已经比较激进了。
但现实更加激进,吕虔的任务完成进度大大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