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的前半生极其顺利,读书,一路中第,金榜题名,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首次授官就做了御史,起点相当之高。
后来投笔从戎,以文人之资竟然在北边如入无人之境,以文臣封爵。这在大明可是只有绝无仅有的三例。
而王守仁,是第三位。
王越在大明名气特别大,成化皇帝评价他:“计武烈,不减汉朝之卫霍(卫青、霍去病;论文事,无惭宋室之范韩(范仲淹、韩琦。”
各路名臣将相对王越很是推崇,王守仁就是他的迷弟。王守仁替王越治丧,因此得到了他征战威宁海的佩剑,最后平定宁王之乱,也凭功封爵,这冥冥之中,或许就有那么一点缘分。
朱厚照想起王焕,说不定王守仁知道点王家的情况。
继续翻看着手中的奏疏,里面提了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并没有弹劾自己这个太子抄家什么的。
显然王守仁的精力和兴趣在边事上,对朝堂里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没什么兴趣。
朱厚照对王守仁的好感瞬间又加了一些。
穿越前,自己曾经很喜欢这个明清时期第一牛人,看过一部分《阳明先生传》。
王守仁在十五岁时,听说石英、王勇、石龙(石和尚、刘通等起义,就屡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结果被父亲斥为狂妄。
同年,王守仁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十八岁时,王守仁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在工部观政那段时间,朱厚照曾经溜去看过王守仁。
王守仁长得身体精壮,精通兵书战册。在闲谈时还知道他擅长弓马骑射,尤其是射箭尤为精善。还特别能打,别说文官了,一般的武将都不如他。汉代的儒生提剑杀人,这都是从孔老夫子那里继承来的。只不过后来心学大成,大家更愿意让王守仁是一个夫子的形象。
纵观王守仁的一生,无论是军事还是思想,这是一个正儿八经文武全才的人!
像王越和王守仁这样允文允武,能安邦治国、定边拓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都是朱厚照年少时的偶像。
一个人读书,不仅要明智,更要立志。
但随着年岁渐长,朱厚照被生活搓磨没了那些锐气。总喜欢在工作闲暇之余偶尔读着这些故事,看这些古人铁马冰河、辅国理政,热一热渐渐凉了的血。
“他这是在求官位呢。此人雄才经略,倒是可以安排去兵部。”朱佑樘对王守仁也很认可,“不过,他父亲王华在南京任吏部尚书……”
朱厚照琢磨了一下老爹的想法,这是想把王守仁安排在自己旁边,来一个养成系大佬、潜邸之臣。眼下这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
说起来,创设于洪武朝的詹事府就挺合适的,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其中置詹事、少詹事等官职。
“爹,儿子也很喜欢这个人,想让他入詹事府陪读,”朱厚照斩钉截铁的说道:“做詹事府主薄。”
王守仁这样的臣子绝对是所有帝王皇储都梦寐以求的,千百年也出不了几个。
一定要将王守仁收入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