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以后几十年里,她们对看电视都有兴趣,陶源不得不控制放电视剧的时间,毕竟拷贝的视频数量有限,以后没了视频来源,就没办法看到新电视剧了,得细水长流才行。
而且陶源也担心她们短时间内看多了电视剧,会影响视力和智力。她们一个个聚精会神看电视、推都推不走的模样,就好像站着瞭望的狐獴,让陶源感觉画面很搞笑。
电视剧的吸引力已经超乎他的想想了。
不过也不能完全怪她们,看电视剧对她们来说,相当于科技陡然跨越了几百年,震撼力之大,诱惑力之强,可不是几个十几岁的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可以抵抗的。
十二月份很快来临,气温已经降到十度左右,偶尔还会降到五六度,这时候桃花源基本没有种植作物,陶源家的大棚里却生机盎然,绿油油的作物幼苗都长出来了,令黄玉瑶她们开心不已。
这时候其实外界也可以种植,只不过一旦夜间降温打霜,幼苗就会被冻死,所以没人种植,陶源得大棚便是没了这个顾忌,等天气降温,直接在大棚里烧火升温就可以了。
陶源带进来一本专门介绍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技巧的书籍,没事他和几个老婆都会看一看,学一学。
在陶源得不懈努力下,几个老婆都学习到了如何利用对照字典学习简体字,虽然看书依然有点吃力,但拿着字典慢慢对着看,也问题不大。
见识到农业技术书籍的作用后,她们几个女孩子又准备种植香菇。刚好前段时间木工活比较多,家里堆了一些废木材和锯末,书上写着写东西是培育香菇的绝佳原材料。
陶源见她们有兴趣,便去外界网购了些香菇孢子回来,陪着她们一起培育香菇。
他们将锯末用木箱子装起来,表面撒水,撒培育好的香菇的孢子,烂木头上也凿一些孔洞,撒点锯末和孢子,放在大棚里培育。
除了香菇,平菇也培育了一些,平菇嫩滑可口,炒菜、做汤都非常好吃,随后又拿了些黄豆泡水做豆芽,豆芽几天就发芽可以当菜炒着吃了,豆芽炒鸡蛋,味道还不错。
一家人一起研究种植蘑菇,培育豆芽,享受过程的快乐,很有成就感,这样的日子感觉特别辛福,生活平凡而充实,没有太多压力。
有那么一刻,陶源感觉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桃花源居民,其实也挺不错。
……
接近年尾,陶源的短视频账号已经突破四百万粉丝大关,上个月从短视频上获取的收益已经超过三万,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怎么看得上这一点收入了。
如果他还在外界,这个账号倒是很好,可是他没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它赚钱了,哪怕每个月赚十万,三四个月也就三四十万而已,相比他的千万存款,也不算什么。
这天他在家陪云谣,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市里管农业方面陈主任,对方邀请他参加助农直播,为本地农民线上销售农副产品。
陶源拥有四百三十万粉丝,放在整个平台只是中等网红,但在常德这种十八线小城已经算是一名大网红了。
他的账号定位是常德,且以古风为主题,因此陈主任才会考虑找他开展助农直播带货。
陶源很纳闷,对方怎么就知道自己的账号和身份信息的呢,不过想了想就释然了,账号注册用的是手机,手机是实名制的,和身份信息绑定在一起,除此之外,纳税、资金交易,都与个人信息存在联系,只要想查,还是很容易查到的。
陈主任语气倒也客气,不过请他直播带货,没有出场费,不过带货得货物价格可以适当提一些,通过差价赚钱,带货多少赚多少,凭自己的本事。
陶源本想拒绝,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也不想通过这种方式去赚钱,可是思考片刻还是同意了。
他觉得自己助农直播,确实可以给本地农民带来一点帮助,他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最后给家乡做点事情也可以。
而且,陈主任虽然跟他客客气气聊天,实际上却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甚至说他曾经是孤儿,享受了社会福利,最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馈社会,帮助家乡也是应该的。
这种人就是那种很恶心的家伙,他可以为了达成某件事,利用自己的权利去干一些让人恶心的事情,为了让自己助农,居然查他的老底,现在他没多少时间呆在外界了,还是不要去惹这种人,干脆帮个忙算了。
他现在有一些秘密,经不起别人搞他,还是别得罪别人,特别是系统内的人。
虽然陶源妥协了,但是心里总是不舒服。处于这个社会,便身不由己,也是现在陶源更喜欢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陶源和陈主任约好第二天在办公室见面。
陈主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戴着黑边眼镜的秃头,个子不高,不到一米七,瘦瘦的。
见到陶源后,他很开心,客气招呼陶源入座,让一名小伙子给陶源烧水泡茶。
宫方组织的助农直播不好做,会干预价格,不太好赚钱,陈主任找了好几个百万粉丝的本地网红,可其他网红都是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都是九零后零零后,素质也都不高,靠颜吃饭,思想觉悟低,根本不鸟他这个单位小主任,也就陶源一个愿意帮他直播带货。
聊了一番之后,陶源感觉这个陈主任似乎也不是很讨厌,只不过为了工作有点着急而已。
近些年直播带货助农很火,领导便给单位下了直播带货助农任务,让他们想办法帮助滞销的农民把产品销售出去。
但是要直播带货有成效,就必须找粉丝比较多的主播,一般的小主播没有流量,根本带不出去几样东西。大主播他们请不来,只能找本地主播帮忙,而陶源便是最佳人选。
“这是我们想请你带货的几款产品。”
喝了几杯茶,陈主任让小伙子抱着一个箱子过来,抓出几包茶叶,道:“这是我们本地的茶叶。桃花源、古洞春、腾琼、三大茶叶品牌,其中这款桃源野茶王,和这款桃花源银毫,都过得过茶叶比赛的大奖。”
陈主任看着陶源,笑道,“陶老弟也是桃园县人吧,应该对这些茶叶比较熟悉才对。”
陶源微微一笑:“这些茶叶名字倒是听说过,但是我不喝茶,所以平时关注不多。”
“哎,现在年轻人喝茶的越来越少了,都和奶茶和咖啡这些流行饮料,传统茶叶确实不好卖了。”
“好卖的茶叶也就是那几款名气大的,大红袍、铁观音、龙井这些,咱们本地茶叶知名度太小了。当地茶农很多都靠茶叶为生,一年也就几万块收入,茶叶卖不出去,他们就赚不到钱。”
陶源疑惑打断道:“这不算公司的产品吗?也算助农?”
陈主任解释道:“茶厂是当地茶农合办的,请本地的大学生管理,茶农主要是靠营业收入分红,这种模式也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