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了之后,天气转凉,桃花源里的居民基本上都轻松了很多,因为气候问题,桃花源气候和外界的桃花溪基本差不多,一年四季分明,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偶尔还会飘点雪花。
所以,田地只能中一季稻,收割稻谷以后,田地基本闲着,少部分拿来种植萝卜和白菜,其他蔬菜基本没办法种植。
闲下来之后,陶源请村里的木匠过来帮他制作大棚架子。大棚的架子一般都是拱形结构,这种设计最方便省事,空间还大。
因为需要做很多大棚木架子,四个村里的六几个木匠都被陶源请来了,陶源管他们吃喝,还送布匹、米等作为报酬。
建材需要很多木材,陶源家分了一片山林,山林里木材挺多,都是小木桶粗的杉树,陶源让村民帮忙砍了一些粗一点的木材回来做材料。
这片山林是陶源一家未来可以使用的木材,做家具、建房子、以及烧柴火都得在这片山林取,陶源一次性砍了二十多根,山林元气大伤,为了保证今后能够有充足的木材使用,陶源从外界带来了大量白杨树进来种植,又挖了几根粗毛竹移植进来。
白杨树是有名的长得快的树,虽然木材品质不咋地,但是烧火做饭特别好使,大部分火柴梗就是白杨树做成的。
毛竹也是好东西,毛竹长得块,用处多多,各种家用的东西都是竹子编制的,桃花源只有小竹子没有毛竹,所以很多竹具都是小竹子编制的,而小竹子量不大,竹子编制的工具在桃花源弥足珍贵。
若是有了毛竹,以后桃花源不仅可以吃到毛竹竹笋,还能用到更多的竹编用具。
在六个木匠共同努力下,花了一个礼拜,搭建了第一个木制大棚,面积估计也就两分土、一百多平米的样子。
陶源叫了落河村几个壮男子,指挥他们将买来的软塑料板安装在拱形木架子上,用铁钉固定住。
温室大棚的取暖设备,陶源在外界通过视频取经之后,用水泥在大棚里浇筑了几个贴地的长管型炉子,等到天冷的时候,就在炉子里烧点柴火,柴火烧出来的热气既可以提供热气,也可以提供二氧化碳。
又忙活两天,大棚全部安装完毕,可以投入使用了。
村民都不知道陶源建这个用来干嘛,还以为是用来养牲畜的,得知陶源拿这个种菜,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他们认知里,菜都是种在外面的,要阳光晒、雨水淋,不然长不好,而且还要适应季节,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这是自然规律。
解释不如亲自演示,温室搭建好了之后,陶源和几个娘子们开始在里面播种,用草木灰、化粪池里的粪水当作肥料,将里面原本贫瘠的土壤改造成肥沃、适合种菜的土壤。
大棚里面的土地分成一片片场条形,中间留作过道,种植区域略高,区域中间挖出水渠,想要给里面的菜灌溉,直接将水引进水渠就行了。
大棚种植的前期准备比较麻烦,但是一旦做好,后期的管理就轻松了,就好像修路修桥一样,前期高投入,以后效率就会高很多。
桃花源的居民一直保持落后的生产方式,哪怕过了千年,依然没有一条像样的大马路,没有运输物资的推车,居民还是走小石板土路,用担子挑重物,这样干活不仅累,效率也低。
陶源选了菠菜、大葱、辣椒、萝卜、白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十几种常见蔬菜进行种植,和几位娘子一起播种下去。
大棚离家很近,也就五六十米距离,她们没事就去看看,施肥除草,精心打理,看着蔬菜种子发芽、长高,期待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