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缓解了一下心中的激动,要是能留下高熲,自己势力内内政的短板就填补完全。
李煜看着面前的高熲,仿佛两眼冒光,“是套麻袋打晕好呢,还是绑起来?”
高熲看着李煜狂热的眼神,轻咳了两声,看着李煜从幻想中被拉回来,说道:“陛下知道领主领土缺乏,有一功劳愿意让与领主,事成之后,领主既能得到领土,又能得到获得陛下的赏赐。”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能落在自己头上,李煜反正不信,肯定其中有隐藏的小秘密,只是李煜不知道罢了。
“何事?”
李煜进入处理政事的模式,仿佛摩擦运动后,进入的贤者模式,此时无欲无求,甚至鄙夷几小时前的自己。
看到李煜进入状态,身下的将领正襟危坐,等待着高熲的下文。
“领主应该知道,渤海郡内除了我们两方势力,还有许多小领主,武力不昌,只能依附在别人身上,这些人多安于享乐,不修政事,领地内乱成一团,下场自然悲惨。”
高熲说到这,李煜便明白了,肯定是剿灭那些叛乱的领民,“先生,直接说齐主让我们怎么做?”
高熲愣了一下,嘴都没有合上,显得十分惊讶,在古代,使者往往都是长篇大论来说服对方的,李煜不走寻常路,跳过剧情,问结果,准备的内容全用不上了,毕竟我老高两辈子也是第一次当使者。
“请领主派兵剿灭他们,领土和人口都归您,事成之后,陛下愿意支援你们三百套青铜甲。”
李煜大手一拍,“好,这买卖我做了。”
这些暴乱的村子,能存活到现在,都不能小觑,毕竟能打倒一片又一片的敌人,肯定是有些水平在身上的,李煜也可能讨不到好果子吃。
高洋肯定是打着消耗李煜实力的目的,才派高熲来的,李煜打赢了,也会损兵折将,高洋也解决了渤海郡内一大难题,要是李煜输了,更好趁了高洋的心,以后李煜的势力可能倒退到没有威胁的程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能顶住周边势力的围剿,又在高洋的打压下挺过来,肯定是有本事在身上的。
李煜要想和高洋争锋,不再袁绍灭亡后,走向袁绍的命运,就得学会富贵险中求。
一是,李煜的势力内,士卒多没有参加过战事,还都是新兵,打猎毕竟没有杀人进度快。
二是,那些叛军就是优良的兵员,能快速适应战场上形势的,也能扩大领地,一举两得。
三是,叛军中没准有大才遗落,李煜也像开个盲盒,看看,捡到便是赚到。
四是,高洋的赏赐太过丰厚,李煜现在才有一千余套青铜甲,自身产甲的效率太低了,高洋的铜甲能增强李煜的军事势力,何乐而不为呢。
“贵使可有什么愿意教我?”
李煜已经看出来了,高熲对高洋不是很亲切,否则这种宰相之才,怎能出使一方,不得供起来吗,高熲不高的官职,便是其中的问题。
李煜简单的思索了一下,便想到了问题,可能世家准备分开下注,使他们一直以来幸存的手段,最出名的便是诸葛家,蜀的其龙,魏得其狗,吴得其虎,都先后担任高官,没想到最后天下转到了司马家的手中。
高熲应该是不愿出仕高洋,于是借着出使的机会,出来考察明主,当然这也可能是李煜瞎猜的。
李煜还记得,当时学习高熲的传记,高熲本人懂政事,善谋略,是隋朝开国第一臣,参与修建《开皇律》,后南征陈国,北伐突厥,有赫赫之功,为人亲近自然,不争权夺利,遇到君主有过,又能言急谏,是一位名臣。
但身世却有争议,高熲自认为出自渤海高氏的旁支,其父便叛北齐,归降北周,高熲也参加了平定北齐的战事,且有战功。
史书上记载高熲父亲高宾,自称出自渤海高氏,但却存疑,因为“没了辽左”是冒认汉祚高门时,经常出现的话,很多人都财产高宾可能出自高丽高氏,冒认渤海高氏,如果是真的,那么高熲在渤海高氏没有地位也是很正常的事。
“领主,外国小臣不敢善论国事。”
无论李煜怎么询问,高熲都不说,无奈,只能让高熲先下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