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章 千里船 木牛流马,齐鲁世家(1 / 2)

月色之下,雨雾笼罩整个洛阳。

乾阳殿前,李绚一个人站在玉阶之上,遥望眼前的这个洛阳城。

“陛下!”赵巩的声音突兀的在李绚背后响起。

李绚没有感到意外,只是平静的问道:“长安情况如何?”

“一切如常。”赵巩拱手,同时呈上两本奏本,说道:“这里是长安日情,和太子殿下每日写给陛下的奏本。”

李绚微微抬手,上官婉儿从角落里走出,接过奏本。

这样的奏本,不仅赵巩这里每日会送来,李志昭会送来,甚至陆元方,麹崇裕和李令问也会每日送来。

李绚即便是离开了长安,也从方方面面的掌握整个长安的一切。

看着眼前的洛阳,李绚轻声说道:“阿舅,幸好朕早就预料到了今夏多雨,不然整个洛阳城,乃至于整个天下,恐怕都要因为这场雨而变得纷乱不安。”

“高宗时期便是因为那场雨而使天下赋税骤减,那一年,若不是陛下平定了吐蕃,恐怕天下事,还有的乱。”赵巩不由得轻叹一声,李绚预测天气的方向,在大体上是很准确的,尤其是在北方。

当然,当然是另外一套的标准来。

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在,导致李绚在治国的时候,能够轻松的得心应手。

“阿舅,还记得当年高宗皇帝和天后封禅泰山之后吗,干旱,洪涝,地震,大非川的战事,所有的一切,接连不断的就来了……也就是那些日子的辛劳,加重了高宗皇帝的病情,让他不得不将朝政委托于天后和孝敬皇帝,最后孝敬皇帝辛劳而死,未尝就没有几分这里面的原因。”李绚轻轻感慨一声,后方的徐禄更是有些难受的低头。

赵巩沉默了下来,没有接口。

李绚继续开口说道:“朕六月下旬就会出巡扬州,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来回,如此对天下的影响才能最少,还有日后的新罗之战,亦是如此……”

赵巩认真的记了下来。

……

五月的洛阳,细雨绵延,持续了整整半月之久。

洛河之上,一艘三桅帆船在缓慢的行驶。

前后各处,有超过上百艘小船在明里暗里的护卫着。

洛河岸边,三百金吾卫骑兵在例行巡逻。

李绚站在船首,将作大匠裴匪舒跪在船边,一只手摸着船身上的铁片,一时间惊讶的难以置信。

铁壳船就这么成了。

裴匪舒有些跌跌撞撞的站了起来,对着李绚拱手道:“启禀陛下,铁船行江之事,成矣。”

“是铁壳船,不是铁船。”李绚微微摆手,说道:“先人说的是对的,铁船不能行于江海之上,故而多用木船,但是无数年来,他们从来没有成功的在铁船之上蒙上过铁皮,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没有这种技术。”

裴匪舒赞同的点点头。

如今的大唐,最成功的技术便是利用水运之力,转化为工匠打造之功。

大唐的兵刃战甲,很多在很早就利用水车转化而成的强大水锤去进行锤击,从而加快兵器的制造时间和质量。

李绚麾下的士卒从来不缺乏兵刃和战甲,就是因为这一项秘密的技术,从来都是只掌握在李绚手里的。

从蕃州,昌州,后来到兰州,直到李绚登基,彻底掌握天下一年之后,他才将这些东西逐渐的运回长安。

而且将其当做是机密当中的机密。

任何人在外,不得有半句言语,不得写只言片语。

唯恐机密泄露半点。

其实若只是军用,李绚并不担心世家会来窃取这些秘密,让他担心的是这些东西一旦转为民用,立刻就会产生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利益,那个时候,世家就会不择手段前来窃取这些东西。

这些铁船,一旦入海,一旦转为民用,那么庞大的利益立刻就会让大唐海疆溃烂。

因为争夺这些利益的,从来就是自己人。

李绚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后世明朝的君主会主动的放弃这一块的利益。

他们难道算不出所付出的代价在庞大的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吗?

还是说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已经被人彻底蒙骗了。

若是如此,从计算到出海,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在别人的掌握之中。

任谁来了,都难救啊!

所以,大明,朱元璋以后,就开始一步步的毁掉了。

……

收回思绪,李绚看向裴匪舒,说道:“这艘船是机密当中的机密,回宫之后,将这艘船上下都刷上红漆,免得被别人看出异样来,日后操纵这艘船的人,全部从禁军中挑选,非禁军之人,除大军主帅,其他一律不许登船。”

“喏!”裴匪舒肃然拱手。

李绚稍微松了口气,看向眼前的整个洛阳。

细雨迷蒙,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这艘船上下难以被观察,若是晴天出行,恐怕就难以保密了。

“裴卿,朕此番东巡扬州,你也跟着一起去,看看这艘船里的桨轮,还有什么能够改造的地方,若是可以,那么便大规模的制造吧。”李绚拳头紧紧的握了起来。

铁壳船,是为了最大可能保证船只在海战时,不会因为敌攻而沉默,但真正让船只加速的,却是船里的桨轮。

其实这种桨轮并不罕见。

早在南朝刘宋时期,长水校尉祖冲之就制造了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和“木牛流马”、水碓磨等。

水碓磨就是李绚这里用来打造兵器的原型。

至于“木牛流马”和“千里船”,李绚也是在研制出来之后,裴匪舒才说和祖冲之的“千里船”很像。

所谓的“千里船”,不用风力,一天就能行很远。

本质就是有人在船只内部,利用脚踩的方式,让船只日行千里。

当然,这种船只的使用非常有限,他要求船只所行的航道,必须要足够的笔直,如此才能最安全的行驶。

否则拐弯抹角之下,还不出船桨来的方便。

南朝梁时,水军将领徐世谱作战时就使用过水轮船,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如今想要继续用他,就需要对他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甚至于用铁叶片来代替木叶片,用最适合的流体力学的方式,来加速船只的航行。

这种东西,其实最适应的地方就是在大海之中。

这也是李绚如今制造出来的原因。

用它,李绚要确保攻伐新罗一战,安然无忧,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如今的大唐,看似所有人都已经臣服在李绚的麾下,但谁知道一旦他率大军远征新罗。

会不会有什么人,在他的背后突然反叛,然后立李志昭为帝,让李绚陷入艰难之中。

到了这种时候,做皇帝的,也不得不多想一些。

……

泰山巍峨,齐州济南城。

冯元常带着满身的酒气,进入到了卧室之中,突然,他的眼睛猛然睁开:“谁?”

“我!”一道熟悉的身影从角落里走出,赫然正是郭后悔。

冯元常稍微松了口气,然后平静的躺在了床榻上,看得出来,两个人很熟悉。

“齐鲁的世家看起来很老实啊!”郭后悔看着冯元常,说道:“看来,他们请你喝了不少酒。”

“齐州地方特殊,朝中又有人在两年前,就奏禀陛下封禅泰山,齐鲁这一片的世家,自然非常关心。”冯元常轻轻耸了耸肩,说道:“而且他们想不关心也不行,自从李敬业之事后,齐鲁世家在中枢就越发的不被重用了。”

一个李敬业,不知道连累了多少的齐鲁世家。

孔氏、孟氏、颜氏、曾氏、孙氏、曹氏、徐氏、傅氏、宋氏、牟氏、晁氏、羊氏、吴氏等等齐鲁世家,这些年,别说是宰相尚书了,就连状元进士,实际上都不多。

偏偏齐鲁这一块属于河南道,让他们去朝中喊冤都没法去喊。

要知道,在朝中,河南子弟做官可不在少数,甚至于就连宰相都有好几位。

“如今皇帝和李敬业可没有多少关系,所以这些齐鲁世家希望通过皇帝封禅泰山,而和皇帝搭上线,然后大量的涌入朝堂,这种情况下,冯某这个齐州刺史,前尚书左丞,就作用大了。”冯元常不由得轻轻冷笑一声。

他明明是被贬到齐州来的,但是这些齐鲁世家看他从正四品的尚书左丞,升任如今从三品的齐州刺史,就认为他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不知道送了多少的礼过来。

“你小心行事便是。”郭后悔看着冯元常,说道:“皇帝派你来齐州,主要是要疏浚黄河道,看他那意思,所以黄河疏浚不妥,那么他即便是灭了新罗,也不会轻易来封禅泰山的。”

冯元常沉默了下来,封禅泰山,封禅泰山,这件事情上,有太多的人能分享利益了。

若是因为冯元常的事情而耽搁了皇帝封禅,那么便是他们同伙的那些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冯元常突然冷不丁的转口问道:“河北的情况怎么样了?”

郭后悔深深的看了冯元常一眼,然后才说道:“张柬之在河北弄的很凶,查的也很彻底,现在不仅是你们冯家,就连清河赵氏,张氏,崔氏,甚至卢氏都有人牵连了进去,不过有你的例子在前,所有人都选择了壮士断腕。”

“很好。”冯元常咀嚼着嘴里的苦涩,轻轻冷笑道:“诸家向后退了一步,以这些世家的个性,若是他们不能够从皇帝的身上获得同样补偿的好处,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河北的事情,你就别管了,有窦怀悊在幽州盯着,你又远在千里之外,既然已经出局了,那么就为下一步的谋划做准备就是了,河北成了,你再补上一手,河北不成,你就是他们的后手。”郭后悔轻轻的摇头。

冯元常已经被调到了齐州,和河北不搭界,如果他再介入其中,恐怕会引起皇帝的警惕。

与此如此,还不如用心的经营齐州,反而对他们有更多的好处。

“我虽然人在齐州,但河北的事情,我就未必插不上手,你知道的,大唐要出兵新罗,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陆路走河北,一条水路走登州,兵员暂且不说,但他的粮草总要走齐州吧。”冯元常抬头,目光幽幽的看向郭后悔。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