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9章 天下贤臣莫过彭王
门下省,政事堂。
“诸位!”一身紫袍的崔知温站了起来,对着众人轻挥衣袖,然后感慨的说道:“武氏之乱,的确祸乱极重,但天下之事,最终归结于天子,天子年幼,当由太后秉政,这也是古往今来的惯例……”
“崔相,你姓崔,不姓郑。”姚令璋冷嘲一声,微微侧头。
崔知温转身看向姚令璋,想要反驳,但一时间却想不到该说什么话。
“砰砰!”刘仁轨坐在主位上,轻轻敲敲桌案,然后说道:“崔相说的的确有理,天子年幼,太后代为掌权没有不可,但太后可有知事之权,不可有处事之权。”
刘仁轨一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其他众人,除了崔知温外,全部都肃然拱手:“喏!”。
崔知温呼吸一窒,抬头看向刘仁轨,说道:“知事之权,仅知事不处事,若是有人强行废立又给如何?”
李绚目光平静的看着眼前的桌案,仿佛崔知温说的那个人不是他一样。
“政事堂不是摆设。”刘仁轨直接摆手,宰相齐齐低头,但也有人的眼角余光不由得扫过李绚。
李绚的确很尊敬政事堂,对于诸相之事,李绚并不随意插手干涉。
六部虽然有不少尚书侍郎和他关系密切,但说实话,他也极少插手这些尚书做事,而诸位尚书也都是贤能之人。
李绚不插手,将近半年的时间,诸位宰相都将各部事宜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
对于这些,李绚全都一言不发。
甚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李绚的精力都在国子监。
宗室诸王,诸长公主,甚至就连郑妃,都对李绚赞叹不已,天下贤臣莫过其右。
现在的局面,李绚真要想做什么不轨之事,宗室诸王,诸长公主,六部诸位尚书,中书堂诸位宰相,都不会同意。
但同时,他们也不想太过刺激李绚。
李绚的背后有诸卫大军在,真要没了他,起码瞬间十几万大军就要大乱。
除非你能够在一瞬间,彻底铲除他在军中所有的势力,同时彻底掌握诸军……
那样,就是彻底撕破脸的时候了。
诸位宰相不齐心不说,他们也没有多少把握。
……
李绚神色依旧平静,仿佛没有听到崔知温所说一样。
“胡乱的猜疑就不要有了,至于说太后的处置之权,还是要给一些的。”刘仁轨抬头看向崔知温,平静的说道:“政事堂的规矩便是六部无法处置的事情上书政事堂,政事堂无法处置的事情上呈陛下,陛下年幼,便由太后决断吧。”
“喏!”诸相齐齐拱手,但眼底深处都忍不住揶揄的看着崔知温。
如今政事堂九位宰相,有什么事情,政事堂自己内部就决断了。
真要有政事堂决断不了的事情,一般都是让别人背锅的事情,这些就都是郑太后需要做的事情了。
“太后除每年正旦,冬至,千秋节之外,每月朔日,临朝听政,其他时间,每日由一位仆射,一位中书令,一位侍中,向太后禀奏朝政之事知晓,及至天子成人。”
刘仁轨转头看向崔知温,问道:“崔相,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崔知温有些诧异的看着刘仁轨,刘仁轨实际上已经最大程度保证了太后的知事之权。
甚至只要太后心狠些,手段狠些,在三位宰相朝见的时候,动手除掉三位宰相,甚至是挟持,那么太后立刻就有掌握朝政的机会。
当然,仅仅是机会而已。
崔知温知道,天下事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事情一个处理不好,政令连长安城都出不去,更别说是整个天下了。
崔知温深吸一口气,说道:“那么非朝事呢,太后召见诸位公主,臣妃,宴席等等诸事?”
“非朝事,政事堂不管。”刘仁轨直接挥手。
崔知温转身看向李绚,李绚这个禁卫大将军,在这方面的发言权极重。
“一切按宫中规矩行事,但行无阻。”李绚微微点头,将宫中的权利送了出去。
这一句话,就等于日后他除了宫中安危之事,其他宫中内侍宫女之事,一概无权插手,全部由太后掌管。
“多谢诸位。”崔知温面色肃然的拱手,然后坐了下来。
……
刘仁轨看着手里的奏本,看向诸相说道:“彭王以东南巡阅使,处置江南之事,以段宝玄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以王方麟为杭州刺史,以江都郡王为婺州刺史,建议调越州都督来敬业回朝,建议将湖州刺史裴光调走,诸位说说吧。”
“可!”陆元方轻轻点头,率先赞同。
其他人,刘审礼,李义琰,姚令璋,王德真,崔知温,刘景先,全部都赞同点头。
他们知道,赞同了李绚的这份奏议,那么李绚在其他润州刺史,苏州刺史,湖州刺史,括州刺史,越州都督五個地方上,就再也没有发言权。
实际上李绚就拿走了一个杭州刺史。
“先议苏州刺史。”刘仁轨看向李绚,问道:“苏州刺史历来是诸王所任,宗室是什么意思?”
“舒王调任苏州刺史。”李绚轻轻躬身,然后说道:“还有定州,霍王调任宗正寺卿之后,定州刺史一直有缺,定州镇压突厥,定州刺史之位不可久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