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绚那怀疑的目光,他何尝没有察觉到。
<div class="contentadv"> 李绚就是在怀疑是他弄死了薛仁贵。
不,是怀疑武后弄死了薛仁贵。
王隐客微微低头,他知道,这是伯父王福来死后的后患。
因为自从伯父王福来之后,很多人都在若隐若无的怀疑伯父的死因。
王隐客何尝没有怀疑过,但是他在密卫当中调查,他的伯父的确是死于伤寒,和天后无关。
或许是他死的太不是时候了。
而且在王福来之后,很快,就连赵国公李敬玄也薨了,这件事总不能也是宫里的手脚。
更别说是平阳郡公薛仁贵。
薛仁贵军中大将,这些年,突厥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杀死他。
即便是到了如今,东部突厥已经平定,但依旧有不忘复国的人企图杀了薛仁贵。
内外都知,薛仁贵如何可能轻易中毒。
王隐客觉得自己着实被冤枉了。
冤枉了吗?
……
李绚翻过新的一页公文,里面详细的记载了薛仁贵病逝更多的详情。
薛仁贵不仅从先帝病逝之后,就开始饮食日益减少,后来更是提前两个月就写好了遗折。
这一切足够说明,在两个月前,薛仁贵便已经知道自己要死了。
李绚轻叹一声,他心中明白,哪怕是武后真的要薛仁贵的命,薛仁贵也会甘心的去死的。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用面对武后和新皇之争。
这些事,根本不需要有什么太明显的动作。
薛仁贵对武后足够了解,她的权力欲望是任何人都遏制不住的。
尤其是在先帝病逝之后。
所以薛仁贵躲了。
所以现在追究他的死已经没有意义。
关键要看薛仁贵死后,军中局面究竟如何?
薛仁贵当年曾经救过武后和先帝的命,双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密。
虽然说大非川之败后,武后不愿意看到薛仁贵复职,但未必就是对他有害。
皇帝死后,薛仁贵无疑是武后身边最大的助力之一,有他在,武后很多事情都方便。
但,如果让他在武后和新皇之间选一个,李绚相信,薛仁贵最后还是会选择李显。
因为李显是先帝选定的最正式的继承人,以太子身份登基称帝。
不止如此,李显在登基之后,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能够非常有效的拉拢天下士子和百姓的人心的。
更别说,皇后韦氏和太子良悌郑氏,已经成功的帮他拉拢到了关中门阀和崔卢郑三家。
只要按照眼前的一切,继续走下去,李显成为一个明君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所以,或许薛仁贵不是武后杀的,但他的死对于武后,对于皇帝,对于二者而言,诡异的,都不是一件坏事。
李绚翻开了后面跟着的处置,左金吾卫将军程处弼和刑部尚书段宝玄前往代州迎接左卫大将军薛仁贵遗体回京。
这一来一回,起码就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而且薛仁贵的遗体,是从代州,先运到他的河东老家,然后再运到长安,跟着先帝一起归葬乾陵。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程处弼和段宝玄都回不了洛阳。
段宝玄是先帝潜邸时的旧臣,一旦有变,将会毫不犹豫的站在皇帝一边。
程处弼虽然多年都为武后亲信,但他们更多的将忠诚武后象征于忠诚皇帝。
这样的人在武后麾下有很多,包括不少的北门学士都是这样。
如果李显犯了大错,武后废了他立李旦为帝,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自然支持。
但如果武后要自立为帝,那么曾经那些支持他的人都会站出来反对他。
原本的历史就是这样,只不过到那个时候,李家已经没人等站出来了。
程处弼,程务挺,都是这样的人物。
武后看的很透彻,所以,用程务挺和段宝玄对冲,对武后最划算。
……
李绚稍微收敛悲痛,抬头看向王隐客,看似不经意的问道:“司马,你知道代州边地的数万大军,现在由谁掌控吗?”
王隐客低头,拱手道:“应该是并州都督府长史,河间县子李晦。”
李晦,河间郡王李孝恭次子。
李绚轻轻点头,说道:“先帝归葬,按制,河间县子李晦应该要到长安,应该会是在先帝灵柩抵达长安之前就抵达长安,所以一旦李晦离开太原,负责并州和代州军事,掌握数万大军的,应该就是左威卫将军王果。”
李绚离京之前,武后曾经下令,令手下亲信将领分别前往并、益、荆、扬四大都督府镇守,左威卫将军王果正好镇守太原。
李绚一句话,黑齿常之,张大安,张弘俞,余泽等人已经全部看向了王隐客。
他们在朝中都有自己的人脉,这些事情,他们都有所知。
如今,薛仁贵一死,武后便已经掌握了并代数万大军。
并州大军一旦南下,甚至可以直接威胁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