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皇帝的手段,平衡的艺术
李绚走进舱房。
窗户下,慧日和尚正在专心的看着一本书籍。
看那样子并不像是佛经。
“大师!”李绚站的稍微远一些,很有礼貌的停下脚步。
没有随意去探看。
“这是当年法显大师书写的《佛国记》。”慧日和尚平静的将《佛国记》向前一推,看向李绚说道:“王爷应当知晓,师祖玄奘并非第一位成功前往天竺,然后又成功返回的中土僧人。”
“有过听说,但不详,还请大师细解。”李绚微微合十。
“南朝宋永初元年,也即两百六十多年前,高僧法显大师召集无竭法师、昙朗法师、僧猛法师等二十五人,从长安出发,西渡流沙河,过葱岭,越大雪山,过茫茫戈壁,抵达舍卫国,遇恶象,造狮救,遇犀牛,大鹫来,至恒河,求经典,最后在南印度搭船经由海道,回到了广州。”
慧日和尚最后抬头,看向李绚,认真说道:“出发二十五人,最后只有五人幸存,其他人,或死或留天竺,最后只有法显大师,取海路单身回归中土。”
一旦皇长孙出世,那么他们这些人,刚刚冒出头来的力量,立刻就会被打压下去。
大唐,州为刺史,统管军政为都督,王族亲任刺史称牧。
范履冰也沉沉的松了口气,这是如今最好的消息。
看着这无比繁华的长安城,刘祎之忍不住轻声叹道:“南昌王总算走了,不知道为何,每一次他回长安,长安总是少不了要有风波。”
虽然说如今两百多年过去,当地的地形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他依旧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
如今崔知悌突然拜访李绚,而李绚又一直和英王亲近。
窦思泰是李旦的妻兄,名义上讲,他们这些北门学士,大多聚拢在李旦的麾下,是李旦最得力的幕僚。
这一次所有事情,背后操作的人正是他。
这二位,一个盯上了法显的古道,一个盯上昆仑山。
刘祎之和范履冰这个时候,却缓缓的骑马进入了长安城中。
如果细论起来,这个位置的重要,绝对不输于任何一个六部侍郎。
但问题在于,所有的北门学士,全部都是寒门子弟,可偏偏窦氏,是当中最顶级的豪门氏族。
“另外,还有一件事,洛州长史崔知悌前日登门拜访南昌王,”范履冰最后一句话,彻底将刘祎之的注意力转过去了。
李显任洛州刺史,便是洛州牧。
邓紫阳平静一笑,说道:“那么王爷觉得在太古之时,中原,在什么地方?”
所以他这一趟,抽空去昆仑山玩一玩可以,但主事,还是要在青海建立道观,传播道统。
刘祎之嘴角微微抽搐,但随即就说道:“查就查吧,反正那件事情不是我做的。”
“不管如何,事情总算了结,虽然不如预期,但情况已经极好了。”刘祎之的神色一片平静。
这是毫无疑问的。
范履冰微微点头,然后淡漠的说道:“只要你确定那两个人真的彻底的消失无踪了,那么自然便不用担心。”
这本应该是他们这些北门学士该拿到的东西,就是因为他们的失误,最后这个位置落到了吏部考功员外郎窦思泰的手上。
不只如此,洛州长史崔知悌是尚书左丞崔知温的兄长,崔知悌靠近李显,谁知道尚书左丞崔知温是不是也在靠近李显,那么整个清河崔氏呢?
相王这边刚刚拉拢了陇西窦氏,那边英王就拉拢了清河崔氏。
“不,当然不是。”邓紫阳赶紧摆手,然侧身说道:“王爷需要贫道在哪里修行,贫道便在哪里修行。”
好在现在明崇俨去了敦煌,导致他们人手有了空缺,刘祎之这才再度被武后启用。
从慧日和尚的房中离开,李绚转身走进了邓紫阳的舱房中。
因为在天阴教事件上的一个小小疏忽,刘祎之被李绚抓住了把柄,之后被武后狠狠一顿斥责,之后很是疏远了一阵子。
刘祎之嘴角勉强的笑笑,最后说道:“无妨,窦郎中,也是我们自己人。”
刘祎之轻轻低头,说道:“可惜,天后不让动狄仁杰。”
李绚走出领邓紫阳的房间,一时间不由得有些心累。
大抖拔谷,这个名字李绚并不陌生。
“洛州长史崔知悌,尚书左丞崔知温兄长。”刘祎之呼吸彻底的沉重起来,
“如今的洛州牧,是英王殿下。”范履冰跟着又补了一刀,刘祎之拳头瞬间紧握。
相比而言,伏俟城太偏远,兴海城又太靠近前线,只有曲沟是各地商旅的必行之地,那里才是最为繁华的地方。
“陛下也不让。”范履冰冷眼盯着刘祎之。
“但是,太子妃年底就要生产了,万一是位皇孙,皇长孙,我们又当如何?”范履冰忍不住的摇摇头。
相王刚刚有所成型的势力,立刻就被英王给彻底的平衡掉了。
慧日和尚轻轻笑笑,然后低头拿过另外一本佛经,低声诵读了起来。
如今大唐甘凉道大军,便被吐蕃人死死地堵在大抖拔谷西北,丝毫不得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