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江淮之乱,看似只是诬告赵郡王李孝恭谋反,但实际上内幕重重。
从某种角度来说,总领扬州大都督府的是赵郡王李孝恭,还是秦王李世民或者齐王李元吉,都没什么本质区别。
诬告谋反未必会有,但冲突是肯定的。
因为这是南北世家的一次冲突,阚棱一不小心也被卷了进去。
李靖携其北上,一方面是阚棱熟悉朔州,毕竟李靖离开朔州已经很多年了,另一方面也是调走江淮如今威望最高的军方大将,使江淮不再生变。
之前天策府诸多幕僚都判断,赵郡王李孝恭意图谋反很可能是诬告,在仔细查证之后,确定了这个判断的正确性。
李孝恭领扬州大都督府,手掌半个天下,位高权重,难免有些骄横,与江南世族多有冲突。
特别是朝中先后设东南道形台、扬州大都督府,李孝恭多次拒绝了江南世家子弟的入仕。
南北的冲突主要就体现在这儿,隋唐均是以北统南,北方世家门阀入仕轻松的很,在朝中、地方均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而江南世家在这方面极为弱势,一直寄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
所以唐军四面合围江淮军的过程中,江南世家是出了力的,李孝恭也有所承诺,但等战事落幕,李孝恭掌扬州大都督府后,翻脸不认人了。
而江南世族也不傻,没有直接怼上李孝恭,而是怂恿了阚棱这位江淮故将,甚至吴兴沉氏还招了阚棱为婿。
李孝恭敏锐的发现了这一迹象,调动兵力,试图先下手为强,将阚棱干掉拉倒……这件事在史上是确有其事的。
但这一世,阚棱因为北赴雁门,推迟了下江淮的时间,导致事件的发生没有按照李孝恭的计划来。
好吧,既然你李孝恭铁了心不肯讲和,那只能让你退位让贤了……江南世家在朝中没什么得力的人物,仅有的江国公陈叔达也不会站出来,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毫无办法。
关键时刻,扬州大都督府内一位看似江南世家没有什么关联的的属官上书朝廷,密告赵郡王李孝恭调动大军,意图谋反。
显赫一时的赵郡王李孝恭就此暗然离开了政治舞台,而崔信、凌敬也感慨……李善实在是受了池鱼之殃啊。
鬼想得到李孝恭和江南世家争来斗去,结果将几千里外的李善给坑得这么惨。
所以适才崔信才几近破口大骂,凌敬也暗然神伤……怀仁也太倒霉了点。
如果没有这破事,这时候李善应该已经回朝了。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就算是孙子复生,北赴雁门也未必能有所作为……如果颉利可汗知晓李善在顾集镇,李善想逃过这一劫,实在是难上加难。
李靖抵达代州能起到什么作用,实在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旦李善被困在顾集镇的消息被突厥知道,李靖只怕也无能为力。
虽然李善多次在他们面前提现出对李靖的崇拜,但凌敬、崔信并不相信李靖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听着两位长辈的感慨,王仁表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张文瓘、李昭德想不到,而自己应该想得到的。
是自己和王仁佑长期的仇怨让自己忽视了这一点,说起来最早李善有借重自己这个太原王氏子弟的意味,但始终坦诚相待,视己为至交。
就算屡立大功,扶摇直上,册封郡王,名扬天下,也从未因为身份的变化,对自己的态度有所改变……虽然王仁表是太原王氏子弟,但太原王氏子弟数不胜数,而他身为同安长公主的庶子,反而在仕途、经济各方面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