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内,李善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从李渊、李世民、李建成到诸位宰辅……神色都有些古怪。
因为李善基本上说的都是废话,他从一系列的因素来分析设郡的好处与坏处,反正正过来说,反过来再说,说的还都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
如果设郡,那就要以大军驻守以备突厥,而且很可能会导致突厥内乱停止,最近两三年大唐已经与突厥大战多次,河东道还好,但关内道受创颇重,需要休养生息。
但如果设郡,只要能守得住榆林郡,那大唐与突厥的局面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原本大唐对草原用兵,主要是灵州、代州两个方向,如果能拿下河套区域,经营日久,必然将成为大唐对阵突厥新的前沿阵地。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覆灭东突厥一战,李靖、李世绩率军从河东出发,薛万彻率军从幽州出发,李道宗率军从灵州出发,而时任华洲刺史的柴绍就是率军从华洲沿着黄河北上,经由榆林郡,配合李靖的主力。
陈叔达忍不住斥责道:“陛下询策,魏王何以左右而言它?”
李善嘿嘿一笑,“此事当由陛下乾坤独断。”
这话就有点不要脸了,在清朝之前,中国历史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独裁者,就算是设三省六部,大权独揽的隋文帝杨坚也有个“真宰相”高颎呢,两宋讲究的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换句话说,这样的军国大事,必然是皇帝与宰辅、群臣共同商议才能决定的,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有资格决断的……如果是魏征在这儿,八成就要大骂李善是个“佞臣”了。
对于这样的话,李渊有些哭笑不得,“怀仁细述,若是不设郡?”
“不设郡,自然大军收拢,收复银州、绥州、朔方、盐州,使银州至灵州防线齐备,同时将榆林郡民众迁居。”李善摊手道:“若是设郡,当遣派大将驻守……”
顿了顿,李善先看了眼太子,再看了眼秦王,“对阵突厥,要么以攻对攻,当遣精兵猛将,燕郡王麾下天节军当有此能。”
“要么坚守待援,不过需要多建寨堡,在当地烧制红砖,原州刺史张士贵曾经坚守顾集镇,最是合适。”
李渊扬了扬眉毛,倒的确是不偏不倚,燕郡王罗艺是如今东宫最为依仗的军方大将,而张士贵都是秦王的心腹将领,而且张士贵为原州刺史……如果灵州军要南下,驻守原州,手握重关的张士贵将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裴世矩觉得有些无聊,心想李善这厮也实在是不容易,在辗转腾挪间左右手倒腾,硬生生的和稀泥……这么短的时间,也亏得他心思转的快。
李善也是真没办法,他来来回回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到这个办法……不是指和稀泥,而是指在榆林郡大建寨堡,仿造顾集镇一样来分割、约束突厥骑兵的活动空间。
其实河套区域在唐朝的大部分时候都没能起到实际作用,因为唐朝的疆域太大了,前三任皇帝在位期间,先是东突厥,然后是薛延陀,之后是西突厥,关内道北部的威胁被一扫而空,敌对的部落要么远远躲到西域,要么躲到辽东,所以河套区域基本保持着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