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负责给皇长孙做衣服的人,正在加班加点做太孙的衣冠行头,这样的一套衣冠行头,可不是能临时做出来的,至少也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做好。
几个月就能赶工出来,只能说明在更早之前,皇上就已是准备随时册立太孙了。
这是一个对他们来说十分糟糕的政治信号,如果真让皇长孙办成了放开海禁这件事,岂不是能得到部分海商的支持?
虽然海商有不少在过去都与张士诚的势力勾勾搭搭,在大明建立之后,这部分人依旧是与逃到了海外的张士诚残部勾勾搭搭,但随着大明建立时间渐久,有些人的想法就变了。
过去一直不愿意与朝廷和解,又或者是血海深仇,让他们没办法迈出和解的那一步。
但随着最开始那一代人的陨落,下一辈陆续开始掌权,那些在过去死硬撑着不愿意向朝廷低头的海商家族,已是有一些逐渐有了别的心思。
这些事,朝中的官员中,有一些人心里也是有所猜测的。
除了坚定站在反对皇长孙阵营的那部分文官,一部分武勋、皇亲国戚们,在听到方孝孺跳出来说的话后,也有些不太高兴。
他们中,有些人的家族,也参与到了对海外的走私上,正因为有海禁的存在,走私才能赚大钱。
若是可以正常出海贸易了,走私还能获得大笔的收入了?
至少在收入上,与现在是完全没法比了吧?
这一点,凡是参与到走私这件事上的人,都是心里有数的。
因为走私的利润极大,比贪污受贿的利润还要更大,只要做得隐蔽一些,也不至于像是贪污受贿那样容易暴露。
加上法不责众,连皇亲国戚都在偷偷参与走私,甚至连皇长孙也与走私的商人有过来往,这些人自然也就只是表面上不去做,私底下做不做,真就看人脉了。
大家靠着这个渠道赚取大笔的银子,这已是比较稳定的一条“产业链”了。
结果现在皇长孙的人跳出来,要将大家赚银子的渠道给嘎掉,这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只是这么一扫,就将众人的反应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人,虽然极力掩饰脸上的惊愕与不满,但老朱早就盯着他们,岂会看不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些人中还有往日里得了皇长孙一点好处,没有被老朱重罚过的武勋,居然也露出了一丝不满之色,可见,即便是得了皇长孙好处的武勋中,也有人是天生的白眼狼啊。
倒是文臣队列里,有一些人对着方孝孺的方向露出担忧之色,这部分人基本都是官职比较低的年轻人,看起来似乎也就是勉强能够上上朝标准的级别,也不知道是真担忧,还是假担忧。
如果是真担忧,心是好的,就是有点单纯。
如果是假担忧,为的是在皇上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关心同僚,且表明自己的立场?
那倒是几个聪明人了。
老朱的目光扫过他们时,方孝孺举在头顶的折子已经被大太监给接过来,送到了老朱的面前。
老朱伸出手,将折子展开,仔细看着方孝孺写的这些优劣势,最初看时只是随便看看,但往下看下去,倒是让他逐渐入了神,时不时还会点点头。
这个方孝孺,虽为人有时候过于耿直了一些,较真了一些,但做事效率还是很不错的,也很有学问啊,看看这份折子写的,条理清楚,哪怕是外行人看了,只要仔细看一遍,都能看明白。
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啊。
“诸位爱卿,你们对放开海禁这件事,有何看法啊?”
老朱看完折子后,没有直接开口点评方孝孺所写的这些,而是问起了其他人。
才开口,就有人跳了出来:“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