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杀人诛心,先生你不行呀
“算学?”
不独许存仁,孔讷在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也是目瞪口呆。
算学跟科举的关系,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毫无瓜葛。
虽然孔圣人说君子六艺,算学也勉强算是六艺之一……
但在漫长的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六艺之中大部分的内容早就被摈弃了,更不要说出现在科举之中。
“算学!”
许存仁终究是大儒,他努力回想了一下,发现算学和科举确实还有那么一丝联系。
科举起于隋唐,隋唐的科举是有算学的,除了如今主要考的明经科之外,也有明算科这种科目,只是随着科举的发展,算学逐渐被统治者摈弃。
以儒家以文取士的传统,算学根本无法和经义相提并论。
而且就算通过明算科入仕,基本也就只能当最低级的官员,同样有区别!
宋时,算学虽然没有纳入科举,可是王安石变法中设置太学三舍法,也给学生在科举之外多了一条入仕之路。
可不管如此,算学终究是不入大雅之堂的东西,最多只能说算是科举制度的补充。
在重道不重术的今天,哪怕许存仁的思想比其他人开放一些,也不认为这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算学可以成为科举的补充,但入科举就是胡闹的行为。
他倒是没有生气,只是当张异胡闹,笑着摇头:
“这法子不行……算学入科举,古已有之,只不过历代实践下来,已经觉得这东西华而不实!
你若只是这点套路,我劝你趁早收手,免得贻笑大方!”
张异对许存仁的反应,了然于心。
如果他一提,许存仁就答应,那才是怪事。
如果说程朱理学出现之前的儒家学子听闻算学入科举,大概还有接受的可能,可是程朱理学对儒教完成改造之后,半宗教的性质,让他们很难去接受新东西……
想要说服许存仁,用跟黄和聊天那一套是不行的。
黄和是底层人物,他们能见证到一些东西对生产力带来的改变,所以张异那套说辞能让他感同身受。
但许存仁是标准的儒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也许出生贫寒,但眼界和心气肯定很高,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成果都是在“圣学”的指导下完成的。
简而言之,这些人不接地气,跟他们聊生产力没有什么用。
要聊的,只有利益!
“先生错了,您觉得不合利益的东西,却未必不符合陛下的心意!
前边咱们说了,经义方面咱们最好是别去插手了,因为这里边水深,一个不好要遭殃!
所以才需要从旁枝末节下手,算学入科举,它是古制,谈不上哗众取宠,如果您给别的皇帝提议,也许人家会觉得你胡闹,
可是在咱们陛下这里,只要切入点做得好,陛下就算不采纳伱的意见,至少也认为你用了心!
首先说吧,陛下上次科举改革是为什么,许师您心知肚明,他就是为了限制士子集团的壮大,选一批听话的人……
但为什么会如此?无非是因为陛下想进一步集权君权,可他用的方法,对国本无益……
这也是先生您能逃过杀身之祸,最终安然听我吹牛逼的原因!”
张异是救出许存仁的幕后策划者,许存仁别的可以不信,但张异对宫中那位的了解程度,他心服口服。
正如张异所言,许存仁之所以活下来,是因为张异知道那位的需求,也知道那位想要什么,他精准利用了宫中那位的心理,让自己活下来。
“所以,咱们再简化一下陛下的需求,其一,他想要集权,其二,他想要更好的人才为他服务……
那咱们再把这个需求就简化一下,陛下想要集权,他需预防相权过大,可是他是开国皇帝,如今朝中这些大臣架起来都对他构不成威胁,往下数几代,你前边王朝的例子来看,出现昏君的概率也小,所以陛下对集权的要求,谋的是未来,属于为子孙谋划……
担心子孙无能,相权压制皇权,这是每个帝王都会思考的问题,这点无可厚非!
可是假设陛下担心未来的相权过大,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压制皇权呢?”
张异提起的问题,让许存仁和孔讷同时陷入沉思。
“门阀……结党……”
孔讷举起手,开始列举可能会影响君权的行为。
张异点头,说:
“讷讷说得都对,这些都是可以让相权凌驾于君权之上的可能,其实咱们可以再简化一下,其实陛下担心的就是士子集团以某种方式抱团,欺负皇上!
而抱团的纽带可以是血缘,可以是同乡,可以是结党,也可以是其他,
只要官僚阶层中以某种纽带形成一种比较坚固的联盟,都是皇帝不喜的!
以前陛下处理的方式,是希望通过科举选上的人别太聪明,可是不聪明的人又干不了事,这件事就作罢了!
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总需要结局,至少咱们要让陛下看到咱们在帮他解决,所以我提议算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理由!
先生说前边的朝代曾经算学纳入科举,但最终时代还是将它淘汰了,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算学入科举不假,但在隋唐之时,通过明算科入仕的那批人,其实都是最底层的官吏,
人家门阀世家,根本就不带他们玩,名为科举,其实大家的玩法都不一样。
所以先生武断觉得算学不行,学生恰恰觉得可以,您想想呀,如果算学那些门阀子弟也要考,会有什么结果?”
“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