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9章 不走寻常路
被马拉申科一语说中了心事的沙什穆林显得有些......嗯,不好意思,至少不是那么的太过于好意思。
通常来说,红军对一款新式装备的研发要先提需求、列指标,各院所根据招标需求进行设计论证,交由军方审定评估。等通过以后再建造原型试验装备,进行试验场测试评选,最终被红军选定的优胜者将会进入量产。
虽然海陆空军从坦克大炮到飞机军舰,再到步枪甚至手榴弹的研发细节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走这么个流程,至少在卫国战争爆发前是这样的。
至于说卫国战争爆发后的事......
如果这条时间线没有被穿越者扰动,如果这条时间线里的马拉申科,还像既有历史中那样牺牲在1941年的祖国边境,到死也只是数百万牺牲的红军将士中无名无姓的一员,娜塔莉亚也因为他的死而殉情。
甚至因为是个孤儿出身,到死连个记挂和悼念他的亲人都没有的话。
那么大抵这条时间线里的红军装备,还是该咋研发就咋研发,既有历史中怎么搞、这里也还是一样,不会产生一丁点的时间线变动。
但马拉申科来了,没死在1941年的祖国边境,还被赋予二次生命、魂穿附体了,那这他妈的各种精彩和操蛋故事就得另说了。
马拉申科开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装备研发道路。
准确来说的话,这不算什么正经八百的装备研发道路;军事是一门严谨讲科学的学科,而马拉申科这里讲的却不是科学和严谨,而是讲关系、背景、人脉还有走后门。
听上去挺扯的对吧?
但实际执行起来得到的结果却是真的有用。
就好像是买彩票连续中百万大奖一样的神乎其神、令人难以置信,但现实就是经由马拉申科提议、建议、参与设计、并最终点头认可的那些个装备。
大到坦克步战车,小到步枪火箭筒。
就他妈的没有一样是不成功的,你要硬说那些个玩意儿个个都是“神器”,当然也没问题,只不过咱共产主义者不兴“神器”这一套便是。
有了最初的几次成功,在意识到马拉申科超前的思维和精准的设计思路,能够给红军的装备研发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优势后。
面对这有些解释不通的现实,走务实主义路线的朱可夫、瓦图京、华西列夫斯基,甚至是最高领袖斯大林同志都认可了这件事,认可了他马拉申科不在通常逻辑评判的标准范围之内。
你用划定边界的规矩和常理去限制他,往他身上套,那么大抵能得到的唯一结果便是“埋没了人才”,也葬送了自己的机遇。
就像之前朱可夫和瓦图京某次见面聊天时所说的那样。
不是凡事都得认死理地去追寻“到底为什么?”,机会留给有行动、敢于付诸实践的人,而不是留在原地净搁那儿问“到底为什么?”的人。
所以至少在马拉申科“失败”一次之前,朱可夫都决定对其报以无条件支持,还动用了自己的人脉来疏通关系,哪怕是搁斯大林同志跟前也变着法地给马拉申科说好话,就为了替他铺平道路、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