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8章 狠活儿制造者(1 / 2)

钢铁苏联 柯基丶 2368 字 2023-08-05

“抵达预定目标区域了,可这儿一个德棍都没有,现在怎么办?”

你可以说德国佬拉胯没活儿了、当然也可以说马拉申科把敌人估计得过于有活儿了,反正这俩描述讲的都是一个意思:最终迂回闭合点确实没见到任何有组织、成建制的德军在此设防抵抗,严格来说甚至连个被吓尿而举手投降的德国佬逃兵都没见着。

“继续执行下一步,别停下来!迂完成了、回还没做呢, 现在往回打,送这帮法希斯上路!”

迂回迂回,只迂不回那本就不是马拉申科的既定战术目标。

穿插到德军腹背侧后方、抵达预定目标点位置只能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当然就是往回打,至于是打个全军覆没、还是打到投降为止,这也不是马拉申科一人说了就能算的,这得看相隔不远外那炮火声连天阵地里窝着的德棍珍不珍惜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马拉申科打出的这趟穿插迂回, 并没有跟相隔在另一头的瓦洛沙旅部队会合。

严格意义上来说, 这一仗不是拉包围圈,而是左右两支实力基本相当的穿插迂回部队,抵达各自的迂回标记点位置就算第一阶段任务完成。

余下的第二阶段任务目标也是相同:继续往回打,从德国佬防御最薄弱的位置施以强大突击力量捅进去,把德国佬手里还能接着表演“狠活儿”的余下筹码全部打掉,进而宣告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

比起聚集全部进攻能力的单一方向正面强攻,马拉申科统筹协调手里所有兵力、统一指挥,做出的兵分三路、两路迂回,一路正面强攻的作战部署当然是有意义的。

哪怕是打过个基本FpS游戏的玩家都知道,你是保持一条枪线跟一个人对枪舒服, 还是跟正面那逼对枪的时候,左右两个屁股蛋再同时被人捅、三面挨枪子舒服,这是个稍微动动脑子想想就能脑补出场景的很简单问题。

再者,兵力庞大且实力充沛、作战能力等同于军一级部队的领袖师, 也没办法在最优作战效率的前提下一口气在正面战场展开手头全部的部队。

边际效应的道理大家都懂, 当宽度固定的正面战场投入的兵力达到了一定上限的时候,你继续投入更多兵力在这有限的战场宽度里,确实是可以获得收获、进一步增强进攻能量, 但是这个投入和反馈汇报的收益比就来得很低了。

并且是在战场宽度的兵力投入达到饱和之后,再继续投入越多就越低,继续死命堆数字是除非真有必要之外非常没有意义的事,当然也是高强度大兵团机械化作战中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关键就取决于这个兵力投入饱和的最优上限是多少。

这是需要在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合成化改编完成之后,上战场去实战摸索的,至少理论上的按部就班走顺序来讲是这样。

毕竟在完成了全机械化保障后的诸兵种合成化作战,那可和传统作战大不一样了。

某一战场宽度下兵力投入多少的饱和度问题,自然也不能拿之前的经验来生搬硬套,所有东西都得重新探索。而探索的过程中理论上来讲就会付出代价,以吃一堑长一智或者血的教训来收获经验、总结改进,至少理论上说是如此,不过这理论对咱老马同志可不起作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