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之所以大力发展海军,除了德国自身对于海外市场和领土的追求,以及威廉二世自身的兴趣外,还有权利平衡的因素在内。
德国是一个传统陆权国家,由容克贵族组成的普鲁士军官团控制了90%的陆军,剩下的陆军名义上是小邦国如巴伐利亚的,但实际上也受军官团影响。
德意志帝国皇帝是一个二元皇帝,他的权利更多来源于其普鲁士国王的头衔,剩下的才来自皇帝头衔。
普鲁士王国实际上是一个军国煮亿国家,整个国家尚武风气堪称疯狂,也就导致了,控制普鲁士王国的实际上是普鲁士军官团。
就像控制日本的,实际上是蝗军一样。
二者的区别在于,普鲁士军官团最后背叛了他们的国王,而蝗军最后被他们的天蝗出卖用来保命了。
威廉二世发展海军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制衡权利日益庞大的容克军官贵族们。
他们和犹太资本合作,垄断了德国许多个行业,控制了相当一部分人口和土地,实际上已经威胁到了帝国的正常权利运行。
这种情况下,威廉二世必须找一个同样的势力除了,警告普鲁士军官团,他们不是唯一。
效忠于德意志而非普鲁士的海军,就成了威廉二世的第一选择。
第一,德意志帝国海军效忠于德国皇帝,其军官和士兵大多来自德国各地。
陆军虽然也效忠于德意志帝国皇帝,但是其军官特别是高级军队指挥官,大多来自于普鲁士,且为容克贵族。
第二,海军是一个天生自由的军队,天生忠诚的军队,不像陆军,有着悠久的叛乱传统。
这里说的不是普鲁士陆军,而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陆军。
只要拥有历史,他们的陆军就不可能没有出现过哗变、混乱等情况,进而更换政权。
哪怕是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军队叛乱也时常发生,虽然他们是因为被欠薪水,而不是因为政治诉求。
而海军呢?叛乱的海军,有,但是很少,而且影响不大。
因为军舰上不了岸。
不过,也不是说海军一定就不会叛乱,海军士兵因为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思想更加开放,要是当权者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动作肯定比陆军来的快。
不同点是,海军叛乱伤害有限,且不持久,失去了陆地来的物资供给,很快就会失败。
除了先天条件奇葩的智利……
毕竟这个国家,海军反而能更轻易的抵达任意重要战略位置。
这是特例,不过现在的德国,也是特例……
…………
五月中旬,随着英法将预备队投入战场,德军开始无法顾及多条战线。
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里,德军在索姆河西岸打死了一万名英军之后,撤回了东岸。
撤退本来是正常的,但是就在德军撤走时,他们南边,中线的德军正在抵御法军的进攻,北线德军的撤退让出了德军的侧翼。
黑格考虑了一下,在打到索姆河东岸和南下攻击中线德军侧翼两个选择上,偏向于攻击德军侧翼。
不过,这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军队配合,黑格不能直接决定,换成是远征军总司令也不能,必须提前通一通气。
北方一听就同意了,有人帮忙他求之不得,至于其他事,那是战后再考虑的。
然后,被法国议会拦住了,法国的议员们觉得其他战线都在获得成果,特别是英国人都拿下了阶段性战果,法国也必须如此。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关系到国际政治话语权和民族自信心,法军独自战胜一部分德军,那就和英国人在同一水平线上,反之……
反正最后,黑格是黑着脸让罗伯逊下令进攻索姆河东岸,这个他的伤心地。
“所以,英国人是没长脑袋吗?”鲁登道夫取下眼镜,看着战场形式。
德国人在中线有二十三个师在一线和二线阵地上,抵御法军四十个师的进攻。
而在一线和二线后面,还有德军四十个师整装待发着。
没错,北线德军的撤退是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有意识的。
兴登堡决定先消灭英军,同时还能截断法军从北方获得补给的路径。
所以鲁登道夫制定了这个计划,德军在北线的十几个师在英军开始进攻后就开始节节撤退。
撤退途中,还依靠有利地形,逐步阻击英国人,消耗英国人的士气和物资。
在撤到索姆河东岸后,德军会做势填补中线露出来的重大破绽,鲁登道夫猜测协约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因为英军一旦选择南下,就有可能结束中线的战斗,进而将德军分割成两半,甚至攻入德国。
这么大的饵在哪儿摆着,就像美国人把珍珠港摆在日本人眼皮子下面一样,谁能忍得住?
“不论怎么样,你的作战计划失败了,我们要么主动向北出击,咱们主动向西进攻。”
“战斗一旦开始了就不能停下来,鲁登道夫,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现在就要做出决定。”
兴登堡也拿不定主意,但是知道,不能停下来,如果停下来,相当于德军将战场控制权全部让了出去,将陷入全面被动。
那样的话,德军就没有机会了。
“英军。英军的作战意志并不是很强烈,击退他们后,和他们进行和谈的可能性高一些。”
这是鲁登道夫的真实想法,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也是对的。
“距离还没拉开,如果法军在我们发起进攻的时候,向我们发起总攻,我们将失去一切。”兴登堡看着鲁登道夫。
“虽然我不知道英法发生了什么,但是进攻法军,即便我们得到了初期的胜利,英国人也会从侧翼攻击我们。”
“已经经过消耗的英国人,和没有被消耗的法国人,谁是更好的目标,我想您应该明白。”
鲁登道夫神色不变。
“南线十个师会在明天开拔北上,支援中线的守军,这次必须干掉英国人。”兴登堡收回了目光,走到阴暗处的椅子旁,背对着鲁登道夫说道。
“当然,总司令官阁下,我们会干掉英国人的。”鲁登道夫点点头,转身离开。
德军还维持着近二百个师,三百大几十万人的部队,不过能够用于机动的,连一半都没有。
德军需要兼顾的地方太多了,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的退出,让德军不得不直接面对多个国家的压力。
不然,保加利亚和奥斯曼至少还能拖住意大利、华夏,以及保证塞尔维亚不出问题。
同时还能分担东线的压力。
米哈伊尔二世已经梳理清楚了俄国上下,俄国虽然战败且丢掉了远东,但是其剩下的部分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不说别的,光说米哈伊尔二世维持的上百万陆军,就让德国不得不小心米哈伊尔二世突然反水。
毕竟,跳反协约国的利益,比继续这样呆着大的多,德国不得不布置一个集团军在东线。
……
五月二十日,一个在此时在平常不过的日子里,德军集中二十个师,分两路,从英军侧翼向北进攻。
同时,索姆河东岸的德军也发起了牵制性进攻,让英军无法从容撤退。
进攻一开始,黑格就知道这是德国人的全套,紧急拼凑了十个伤亡惨重下来休整的师顶了上去,并且快速呼叫法国的帮助。
五月二十二日,德军连破英军两道防线,德军插入英军咽喉,英军有约十五个师被分割。
同日,法军紧急发起了进攻,却遭到德国人的顽强抵抗。
并且,为了牵制法军给进攻的德军争取时间,中线德军发起了大规模反击,法军不得不先防御,再调动军队进攻。
这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五月二十六日,德军的运动最终完成,英军十八个师被分割在索姆河西岸,遭受来自三个方向上的攻击。
五月二十八日,法军强制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向北突击,中线却突然冒出一股德军生力军,接连突破法军阵地,法军不得不暂缓前进。
六月初,双方围绕着包围圈进行了一系列作战,整体上德军占据绝对主动权。
到六月中旬,德军的大致底细已经被摸清了,黑格组织着部队,同法军一起,准备将包围圈中英军接应出来。
包围圈内的英军已经坚持了半个多月,已经是弹未尽粮已绝的状态,连马肉都要吃完了,士兵相当浮躁。
因为缺乏食物,英军士兵已经丧失了远距离行动能力,就是跑都跑不掉了的那种。
六月十七日,包围圈内的英军向德军投降,德军近三十个师的部队刹那间被解放出来。
英法拢共也才组织了三十个师的机动部队前去救援,正常情况下是够的,因为德军必须保持包围圈的完整,要耗费大量兵力。
但是英军投降了,这下情况就尴尬了。
就在黑格绝望时,德军却突然停止了进攻。
“发生了什么?德军为什么停了下来?”罗伯逊得知这个消息时,第一时间思考德军的阴谋。
“不管发生了什么,让后面的部队十个小时内顶到前线去,告诉他们,我不想在军事法庭见到他们!”
【作者题外话】:没想到都一千章了,真是不知不觉,其实在六百章甚至更早左右就崩了,因为最开始没有回华夏的设置,再后来都是瞎写。
当局面太大,又没有大纲,导致最后我把控不住,前段时间到处游荡,这本书彻底崩了。
崩了就崩了,我对这本书已经很满足了,我会将他写下去,写到我预定的那个结局,不过大概也就一两个月内完结。
下一本书已经在构思,我开了两次头,又都写到十来章的时候删掉了。
还在看这本书的兄弟,下一次是想看国内的,还是国外建国的?纯外国历史,我写着有点难。
如果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我发出的帖子下回复,我已经不敢看书评了。
最后,向大家道歉,这本书崩了,但是不会太监,这是我最后的素养。.威廉二世之所以大力发展海军,除了德国自身对于海外市场和领土的追求,以及威廉二世自身的兴趣外,还有权利平衡的因素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