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到了,不仅是补给到了,前来接手防线的一个步兵排也到了。
在第一二批登陆部队的坚持下,战斗已经进行到中午,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士兵完成了登陆,华夏士兵的力量在快速增强。
登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有的登陆作战,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在步兵从海上到岸上这一过程中,因为这个过程的步兵是绝对脆弱的。
而只要第一批顶上去的步兵顶住了压力,给第二批登陆部队争取了时间,让重装备能够登陆,登陆作战一般就锁定了胜局。
华夏跳跃进攻鄂木斯克,虽然不是传统登陆作战,但是道理也是一样。
当第二批步兵登陆后,华夏帝国陆军开始转守为攻,以班排为基本组织,在机枪火箭筒等单兵重火力的支援下开始快速清扫城市中的非重点防御地区。
俄军上一秒还在尝试着突破华夏士兵的防御,处于进攻中,华夏帝国的转守为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等俄军指挥官发现情况不对,重新进行兵力调遣时,才发现华夏帝国已经占领了许多地区,俄军被分割为多个部分。
这是很严重的情况,因为俄军还是帝俄的军队,普通士兵的地位极低,理念落后,独立作战能力极差。
华夏帝国将俄军分割之后,俄军会因为失去了联络而变得混乱,在其他国家这是一部分,而在俄军这是大部分。
华夏陆军的指挥官也很快发现俄军的指挥调度能力出了问题,果断大胆的放出了所有预备队,向鄂木斯克各重要非军事设施进攻。
将预备队投入进攻十分冒险,但是还有步兵在不断的登陆,他们就是新的预备队。
到下午四点整,额尔齐斯河两岸鄂木斯克城区的大部分重要交通枢纽被华夏帝国控制,市政厅、教堂、警察局、火车站和造船厂也升起了日月星辰旗。
仅剩下一个城区边缘的工业区,加上军队驻地和军火库还在俄军手里。
四点二十分,华夏帝国陆军尝试性的进攻了一下军火库,付出三十二人伤亡后,轻易攻占了军火库。
在军火库,华夏帝国消灭了四十多个俄军,大概是一个排的人数。
至于伤亡比,和正规军进行巷战,这个伤亡比已经极好了。
“不算俄军手里拿的,军火库里只有七十多支枪,口径驳杂,较为陈旧。”
“要么,俄军已经在半天内搬空了军火库,要么,军火库里本就没什么东西,我更倾向于后者。”
一一四团参谋长杜铭拿着战报说道。
“俄军本就军备不足,加上连续经历战争,没枪可用才是正常的。”参谋长也点了点头。
实际上,鄂木斯克俄军的抵抗程度已经超出了参谋长的预料。
从俄军在东线的表现来看,俄军不应该有这样强大的韧性,已经坚持战斗了十二个小时。
不过,俄军的战斗力确实入传说中一样弱,他们转守为攻的时候,俄军没有丝毫防御准备,华夏陆军得以轻易突破,进而占领许多交通节点。
“几点了?”杜铭看了看表,却发现表已经不走了。
机械表需要上发条,这段时间他没注意,忘了上。
“下午四点五十五分,这边天黑的很晚,我们得赶在天黑之前解决问题。”参谋长看了看表,马上五点钟。
天黑得差不多十点左右,他们还有五个小时。
天黑之前不能解决的话,他们就得收缩了,这是多次演习得出的经验。
巷战中,不论进攻方的兵力、火力有多么强大,一旦进入夜晚,优势会完全归于防守方。
只要没有解决成规模的反抗,那么在白天占领的那些地盘,夜晚反而会成为催命符。
道理很简单,这是人家的主场。
进入夜晚,视野不佳,进攻方重火力难以发挥作用,而防守方可以借助主场优势,充分调动兵力,完成对关键节点的夺取。
主场优势包括熟悉环境,还包括民众支持,这很重要,因为民众一般会大概知晓哪里有敌人,大概数量。
这么一来,进攻方的兵力部署就变得相对透明,然后集中兵力攻击薄弱处。
等到了白天,进攻方又重新打回来时,已经人去楼空,然后周而复始,直到一方顶不住为止。
一般这种巷战,就是血肉磨坊。
“大炮上岸了吗?”杜铭俯下身,研究了半天地图后问道。
地图是从俄军一个指挥官身上缴获的,全是俄文,没有军用地图的标识,还是一张民用地图,不过也能看个大概。
“这个街道东边有一个可能是小广场的空地,能摆放大炮,在这里假设大炮,能覆盖整个军营和大半个工厂区。”
“最重要的是,距离我们只有不到一公里,靠马拉人推也能送到位。”
杜铭口中的大炮,是152毫米榴弹炮,拆成多个部件用船运来的。
因为口径大,单个部件也重,炮管单重一干二百公斤,必须借助工具才能组装。
当时是想着开辟战场中遇到坚固的据点,需要用重型火炮敲开堡垒工事的防御,才送来了重炮。
但是,只送来了炮,没有送车过来,卡车上不了船。
他们能把炮拆开是因为大炮本身就设计了可拆卸,到地方装起来就是。
炮兵能拆装火炮,汽车兵可不会拆,顶多能修理一下小毛病,换一换零件。
而人力牵引顶多短距离牵引,华夏帝国陆军势如破竹的进攻,没有让重炮发挥的余地。
而现在有了,军营就是最好的目标。
本身在城市边缘,拥有大量士兵的同时还有坚固的工事,轻型火炮敲不掉的那种。
“可以试试,炮兵组装了两门炮,我去找一下,看看能集中几匹马。”参谋长看了看地图,比划了一下距离。
这份民用地图虽然精准度可能成疑,但是再怎么差也不会差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