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直存在三种选官制度,第一种就是科举制度,一场一场的考上来,最后杀进三甲,被授予各种官职,第二种是荐举制度。
洪武三年,大明进行第一次开科,后发现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写文章还可以,却办不了什么实事,到了洪武六年,朝廷直接下令暂停科举制度,实行荐举制,主要由地方官推荐人才给朝廷任用的制度。
但不是有人举荐就能当官的,还要进行考核,其考核的科目分为八个科目“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授予官职,而且还没有年龄限制。
刘三吾,韩宜可,王钝,凌汉,方孝孺等人都是靠举荐制度当的官。
朝中那些老臣,重臣,没有几个是正儿八经靠科举考上来的,大部分都是被各地官员举荐入仕的。
在这种制度下造成了很多庸才滥竽充数,朝廷发现弊端以后,改革了荐举制度,重新分科,由“荐举八科”改为“荐举六科”。这六科分别为“经明行修”、“工习文词”、“通晓书义”、“人品俊秀”、“练达治理”、“言有条理”。
其候选人被分为“上、中、下”三等,满足六科者为上等(可以做官),三科以上者为中等(可以做官),三科以下者为下等(备选或不予选用)。
虽然“荐举六科”比“荐举八科”进步,提高了人才的质量,但是其亦有弊端,选才的标准,是根据地方官个人的喜好判断。
因此,在洪武十五年恢复了停止长达十年的科举制度,同时,并没有废除荐举制,而是科举,荐举制度并存。
简单的说,只要朝中那些内阁重臣,左右御史,六部尚书,侍郎,各地方大员等人想举荐你当官,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杨士奇没参加过科举,他是被地方学府直接保送进翰林院,包括哪些公侯勋贵想提拔哪个士兵,那也是往五军都督府送句话的事。
第三种就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作为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太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试考中贡士之后,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被授予官职。
当然,国子监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去的,里面的太学生主要分两种,官生和民生,官生就是官宦,勋贵子弟,土司子弟,还有附属国的学子,民生都是各地学府推荐上来的的优秀学子,名额稀少,一个县才有一个,而且还要经过翰林院的考核才能进国子监。
凡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太学生,吃穿用度都有朝廷负责,每个月还有米面,肉食,宝钞的补贴,按理说那些官员勋贵应该都把家里的子弟送进去读书,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国子监还是民生居多。
因为毕业前还要进行考核,考核不过的就不仅仅没官做,或者被剔除国子监这么简单,而是要问罪的。
朝廷花钱培养你读书,就是希望你学好文化,上报君王,下安百姓,结果你什么都没学会,辜负了朝廷的希望,辜负了百姓的供养,朝廷一定饶不了你。
出身国子监的官员也不少,大多是青中年,如铁铉,蹇义,夏原吉等人……
听到解缙的话,杨荣却是连连摆手,说道:“我杨子荣要想入仕,靠的是真本事,绝非裙带关系……”
解缙笑了笑,没有说话,一旁的杨士奇却感到自己被打脸,出言道:“怕是夏侍郎不愿举荐你入仕吧,还是怕过不了翰林院那一关……”
杨荣顿时尴尬不已,摆手笑道:“杨兄莫要玩笑了……”
三杨之中,杨士奇最稳重,杨荣擅谋,杨溥擅断。
杨荣在三杨之中最年轻,但也是最会政治投机的一个人。
夏原吉确实赏识他,但他要开口让夏原吉举荐他入仕,只会换来一顿臭骂。
杨荣何等聪明,岂会不明白这些。
四人笑了笑,黄淮却在此时说道:“解学士,刚才那个宋琮和你是同乡,他既然能中会元,想必也是才华横溢之人,殿试大考即便不是一甲,恐怕也会名列前茅,以后都是同殿为臣的同僚了,不如请他上来喝一杯!”
解缙喝的有些上头了,立马站了起来,说道:“本阁老现在就去请他,要是不给我这个面子,以后休想进内阁!”
听到本阁老三个字,杨士奇顿时冷笑一声,刘三吾德高望重,位居内阁首位,为文官之首,皇帝都尊他一声刘先生,他都从来都自称过阁老。
你解缙这话要是让陛下听见,一定赏你两个大耳刮子,让你长长记性。
杨士奇不喜欢惹事,他想劝劝解缙,可人已经下楼了。
“宗豫啊,那个宋琮一看就是刚正之人,绝不会和我们攀交,即便是解学士亲自去请也不见得给他面子,这不是让他自找难看吗?”
黄淮却一本正经的说道:“杨兄,在朝廷做事,多一个朋友总不是什么坏事吧!”
杨士奇叹息一声,没有说话,他出身贫寒,在翰林院谨小慎微,十分珍惜入仕的机会,心中也明白一个道理,在朝中为官,朋友多真不是什么好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曹国公,人家是第一皇亲,皇帝的大表哥,你们都是什么?
布棚内,朱雄英琢磨着这个叫宋琮的学子,好像之前听刘三吾提过一次,就凭刚才他说的那些话,就足以证明此人有格局。
“老朴!”
“奴婢在!”
“去把外面那个叫宋琮的学子给朕叫进来!”
豆腐摊上,宋琮刚要离去,却听到身后传来喊声。
“宋兄,留步!”
解缙喝的脸红脖子粗的走了过来。
宋琮回头一看,说道:“我与阁下并不相识吧?”
解缙傲然道:“我是内阁辅臣,文华殿大学士解缙!”
“原来是解学士,失敬,失敬!”
宋琮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问道:“有事?”
解缙笑道:“久闻宋会元大名,今日相见却是缘分,你我也是同乡,不如上去喝一杯,顺便介绍几个好友与你认识!”
宋琮神情之中闪过一丝厌恶,冷声道:“不用了,告辞!”
说罢,转身走人,留下解缙一人在风中凌乱,他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平常一大帮人都巴结,现在却让一个还没入仕的学子驳了面子,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呸,自命清高!”
解缙骂骂咧咧的回去了!
宋琮刚走几步,却被朴不了拦住了去路,说道:“先生,我家主人请你过去!”
宋琮没好气的说道:“不去!”
朴不了上前小声说了几句,宋琮顿时脸色大变,直奔豆腐摊的布棚而去。
这一幕被阁楼上的黄淮全部看在眼里,急忙说道:“解学士,宋琮被人请进豆腐摊后面的布棚里了,而且走的很急!”
解缙顿时拍案而起,气愤道:“我倒要去看看,谁比我解阁老的面子还大!”大明一直存在三种选官制度,第一种就是科举制度,一场一场的考上来,最后杀进三甲,被授予各种官职,第二种是荐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