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藩属国,留之有何用?”
“何大人,你身为内阁辅臣,目光为何这般狭隘?”户部尚书侯恂上前一步,指着何如宠厉声呵斥:
“我与朝鲜既是宗藩,亦是唇亡齿寒之兄弟邻邦!
今,建奴平定蒙古各部,再无顾忌!
如果集中兵力南下,如果大明援助不及,朝鲜必亡!
此消彼长之下,建奴的势力将进一步增强!
再次犯我疆界之时,将再无后顾之忧!
早年,我万历皇帝虽然不问朝政,听说朝鲜遭到倭国入侵,却在第一时间发兵援朝!
由此可见,朝鲜若亡,我大明必危!
臣以为……”
“尚书大人,尚书大人……”
温体仁满脸堆笑,打断了侯恂的话:“万历年间的倭国攻朝,与当前的建奴南下攻朝,其实大有不同!
倭国,东边之深海小国,以水师见长;
万历皇出兵援朝,其最终目的,是让朝鲜拖住倭国水师,使其不敢长驱直入犯我疆土!
尚书大人,你可别忘了:如今之建奴,并无水师!
不论他是否吞并朝鲜,要想举全国之兵犯我疆土,只能走山海关!”
说到这里,温体仁转向朱由检,继续说道:“皇上,如今之大明,既要抵御东北的皇太极,又要平定西北诸省之流贼;
两线作战,早已不堪重负,国力难支!
若要出兵援朝,将会面临三线作战之困境!
银子从哪里来?
兵马钱粮从哪里来?
况且,朝鲜,值得大明去救?
努尔哈赤起兵至今,二十年有余,两次越过长城侵我疆界!
其间,朝鲜是否有过一次出兵援助?
所以,臣以为,这样的藩属国,这样的兄弟之邦,不要也罢!”
温体仁说话的同时,朱由检的目光移到王立身上,充满了期待!
见状,王立赶紧低下头!
因为,对于是否出兵援朝,大臣们分成了鲜明的两派,各自的话都有道理!
对现在的大明来说,东边的倭国绝对是个威胁!因为朝鲜的战略位置特殊,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此刻,对于北方也一样——如果朝鲜兵强马壮,如果与大明同心同德,确实可以两路出兵,对皇太极形成夹击之势!
然而,此时的朝鲜,就是一只弱鸡!
皇太极入寇大明,它只会远远地观望!
指望着朝鲜出兵援助,无疑是天方夜谭!
以当前的情形来看,温体仁、唐世济、何如宠之言,似乎更有道理!
不论朝鲜倒向哪一边,自始至终,皇太极都会威胁着山海关!
随时随地,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越过长城犯境!
所以,此时的出兵援朝,除了让大明陷入三线作战,毫无意义!
朱由检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很明显,他想出兵援朝!
确实,朝鲜臣服于大明,距今二百年有余!
若是改投了皇太极,他朱由检的面子往哪搁?
君王,考虑最多的还是政治!
或者说,是后世对于自己的评价!
但是,此刻援朝,确实得不偿失!
王立躲着他的目光,正是为此!
朝臣的争吵还未停止,趁着间隙,朱由检还是想听听王立的意见!
“厂公,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应对?”
靠!
躲都躲不掉!
早知如此,就该称病不来!
不必说,朱由检已经做了决定!
只要自己点了头,他必会咬紧牙关,节衣缩食!
狠命拨出一笔银两,招兵买马,援助朝鲜!
然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援朝必败!
他日追究起来,同意援朝的人,必会背黑锅!
这样的事情,我可不干!
于是,王立眼珠一转,耍出一招“化骨绵掌”:
“万岁爷,小奴以为,殿上众臣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存在谁是谁非!
静观其变,是基于大明国情的现实考虑;
出兵援朝,是基于大明整体国防的考虑,目光长远,值得敬佩;
然而,攘外必先安内!
此时的大明,流贼未除,边关不固!
如果仓促出兵,两线作战,确实不妥!”
王立的话,朝中两派皆不得罪,却是一纸空文,毫无营养!
大臣们满意了,朱由检却有些失望!
正想表达自己的意见,王立又说话了:“依小奴之见,如果皇太极真有吞并朝鲜之意,我大明作为宗主国,绝不能坐视不顾!
但是,还是应该避免三线作战,不宜直接出兵朝鲜!
而应该,让关宁军做好“围魏救赵”之准备!
待皇太极南下攻朝之际,可派一军围攻沈阳,迫使皇太极从朝鲜撤军;
同时,再派一支劲旅伏于要道,给皇太极来个“以逸待劳”!
如此一来,我大明既保住了朝鲜,又能借机重创皇太极,还不会增加军费支出,实为一石三鸟之上计!
当然,此计并不成熟,还需诸位大人帮忙查漏补缺,将其进一步完善;
同时,还需关宁军诸将大胆出击,英勇奋战!
最终能否成功,变数颇多,还需天时、地利与人和!”
“妙计,果然妙计啊!”
朱由检激动得猛拍桌子,满朝官员再也不分派别,一致赞成!
至此,王立终于松了口气!
没有得罪任何一派的朝臣,自己的“庞氏骗局”必能顺利推进!
朱由检满意,朝臣满意,大家满意!
最终能否成功,我已经说了“变数颇多”;
此计纵有纰漏,只能怪朝臣们没有“查漏补阙”,或者关宁军不够“英勇大胆”,或者没有“天时地利与人和”;
反正,怪不到我的头上!
如果失败,休想让我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