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挪用银子赈灾(2 / 2)

虽然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闻言,陈安俊欣喜地领命而去。

……

王立还是低估了天灾,低估了百姓的求生欲望!

不到五天时间,桑干河的两岸,就聚集了六万多百姓!

其中的三万多人,都是来自大同以南的太原!

出血!

大出血!

为了养活六万百姓,王立从江南各地买来无数的红薯、土豆和玉米!

还好,还好,这些都是粗粮!

相对于大米和小麦来说,价钱很便宜!

一两银子,就能买好几石!

银子嘛,左手转右手!

从应该上缴的关税里扣!

先斩后奏!

……

两月下来,桑干河上,大船往来不止!

在锦衣卫和边军的帮助下,简易的茅草木屋,一间间地搭建起来,延绵八十多里!

桑干河两岸,到处都是取水灌溉的百姓!

每日,王立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桑干河的水位!

还好,还好!

水位的下降,不是很明显!

还好,还好!

第一批种下的土豆与红薯,都在发芽了!

长势喜人!

这年代,虽然没有化肥,但土豆和红薯的产量,王立还是有信心的!

再坚持几个月,应该能丰收了!

只可惜,种下的玉米……

唉!

我记得,每年的九月,好像是收玉米的季节!

不是种玉米的季节!

靠!

一万多两银子,全都打水漂了!

无所谓,是朱由检的银子!

“厂公,第一批购买的烟叶,已经运到了!”

“我去!差点忘了这事!”

王立猛敲自己的脑袋,眼珠一转:“刘冬,找些百姓帮忙,把烟叶搬到沙埚,别给我淋湿了!

再招些老弱病残,把烟叶全部剁碎!

该怎么剁,剁到什么程度,你有经验!

剁碎之后还要烤,烤了之后裹成筒状,你见过的,应该知道怎么操作!

再告诉那些百姓,每天十个铜板的工钱,外加一个红薯,一个玉米棒子!

想做的欢迎,不想做的不强求!”

“厂公,就算不给钱,百姓们也会抢着做啊!”

“是么?

那就……每天两个铜板,去吧!”

船头的太师椅上,王立又闭上眼睛。

朝野上下,所有人都知道:乱民,其实都是大明的百姓!

只要能填饱肚子,没人愿意提着脑袋造反!

这话,确实没错!

但,这不需要银子么?

正是有了银子,让剩下的大同和太原百姓填饱了肚子,这才成了顺民!

但,杨鹤那家伙在陕西,空口白牙,干劈情操,竟然混得风生水起!

据说,有一个造反的小头目,竟然被他招安了!

尼玛!

他一个银子都没有,拿什么招的安?

更奇怪的是,被自己骗到陕北的山西籍百姓,竟然很少人回来!

杨鹤那厮,到底拿什么养活了他们?

佩服!实在是佩服!

只可惜,我没杨鹤那样的本事!

只能先斩后奏挪用银子!

不过嘛……

收了多少税款,除了自己和魏忠贤,没人知道!

嘿嘿!

六万百姓在耕作之余,平均每人每月帮我卷一支烟,这就是六万支!

每月三千包!

每包卖二百个铜板……

不对,太贵了!

每包一百个铜板,这就是三百两银子……

尼玛!

这是亏本生意!

每人每月,平均帮我卷一百支烟,就是三万两银子!

卖价再翻一倍,收入六万两!

除去三千两的各项成本,除去代理商的利润,每月至少五万两银子入账!

嘿嘿!

浙江和福建,再开两个烟厂,运输成本更低!

每月入账就有十五万两!

哈哈哈!

银子来得挺快嘛!

啊……啊切……

寒风吹来,王立打了个冷战。

尼玛!

这才九月中旬,怎就这么冷了?

山西的局势,应该稳定了吧?

要不,向朱由检提个申请,调到南方去避寒?

他应该会同意吧?

“厂公!厂公!”

“额……什么事?”

“厂公,辽东的李高发来密信:皇太极的主力骑兵,在九月初进入蒙古哈剌沁部,兵力大约六万!”

“九月初?我去!

这厮还真想暗渡陈仓?”

王立蹭地弹起身:“袁崇焕有何动作?”

“李高发来密信之时,袁督师的关宁军仍然驻在宁远和锦州!山海关,仍由袁督师的副将朱梅镇守!”

这样啊?

事情不太妙啊!

自己与袁崇焕都曾上书,但长城以南的遵化、蓟门、三河、通州与京师,只有不到五千军队驻防!

如果,皇太极真的越过长城,沿着这条路直逼京师,朱由检恐怕要提前上煤山了!

历史上的皇太极,是否走过这条路?

大概,或许,应该,可能……没有走过吧?

嗯,应该没走过!

要是皇太极知道这条路,哪需要吴三桂“冲冠一怒”开关降清?

难道,历史真的改变了?

唉!顾不上这么多了!

“刘冬!山西交给你全权负责!

不得有民变!

把烟厂给我搞好!”

“诺!”

“如果水位继续下降,不论用多少炸药,也要把整个桑干河截断!

一定要确保红薯和土豆的丰收!”

“诺!”

“如果没让我失望,“锦衣卫指挥使”就是你的了!

再赏银万两!”

闻言,刘冬面色大喜:“多谢厂公栽培!属下绝不辱命!”

“很好!”

王立没敢有半刻停留,大船日夜不停,直奔京师而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