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北推新政,江南人惶惶2(1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657 字 2个月前

丹阳郡洪涝灾害之严重、爆发之突然,是孙权始料不及的。

所以,面对如此严重之大灾,孙权感到深深无力。

但身为江东3郡之主,其人不得不尽速应对,也就是尽快组织赈灾。

与此同时,孙权又有些幸灾乐祸。

其人喃喃自语。

“嘿嘿!赵旻啊赵旻!我丹阳郡处于大江之下游,受灾犹如此严重!

你位于大江中游之江夏郡,以及同处于大江下游之庐江、9江2郡,想必受灾同样严重!

你且看我如何及时赈灾!哼哼,庐江郡、9江郡,我必将因赈灾有力而收回!”

孙权1边做着其人的春秋大梦,1边火速安排丹阳人朱治,1众吴郡士族,以及淮泗士人张昭、张闳等人组织赈灾。

然而……

这时代常用的赈灾手段,单1而又可怜。

总结起来,无非设粥棚、搭帐篷,提供医药而已,总体而言,手段颇为消极。

因为,如此做的前提,是灾民可以活着走到赈灾地点,得到官府救济;

同时,官府还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妥善安置、照顾灾民。

此外,还有至关重要的1点:

非灾区的物价,尤其是粮价,要尽力调控平稳。

要知道,发国难财之人、投机倒把之辈,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孙权就算能想到这1点,也对此无可奈何。

丹阳郡、吴郡同属于鱼米之乡,丹阳郡遭此大灾,别说收割已成熟的水稻,便是百姓家中余粮,都已被大水冲得不知去向。

吴郡那些粮商、豪族,又怎么可能不趁此良机,运粮至丹阳郡大赚1笔?

甚至于,这些吴郡大户,都敲起了孙权的竹杠。

原本十斛糙米,只需1匹绢即可购买。

但如今,即便是朱治手持孙权之令购粮,1匹绢也仅能换粮3斛。

就这,这些粮商还对朱治不屑1顾。

朱治铁青着脸,遍访吴城大小粮商,其价几乎皆为如此。

最终,朱治软硬兼施,加之顾雍、6逊、朱桓、张允(吴郡张允、孙权麾下之臣、孙吴名臣张温之父)分别向自家族亲、家主晓以大义……

朱治这才以1匹绢易5斛粮之价,强买吴郡顾、6、朱、张4大家族之粮5十万斛。

但这,几乎已经是极限。

因为吴郡这4大家族,已经向孙权联合声明:

此价,仅限于此5十万斛糙米,孙权若再购粮,其价将涨为1匹绢易3斛粮。

此4家的理由极为充足:丹阳郡今岁颗粒无收,吴郡之粮供应紧张,若不如此做,来年青黄不接之时,吴郡、丹阳2郡恐将闹饥荒!

孙权虽然恨得牙痒痒……

但怎奈何形势比人强。

然而……

5十万斛糙米,1路人吃马嚼之后,运至赈灾地点,赈济数十万灾民……

如此,可谓杯水车薪。

这时的孙权,便不再对赵旻幸灾乐祸了……

其人此刻只担心,赵旻手中余粮会因赈灾而不足。

当然了,孙权心知肚明,赵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缺粮。

于是乎,孙权趁大江水位稍稍下降之时,遣吕范至大江对岸之广陵郡,向陈登求助。

赵旻是苟哥不假,但孙权也是真的狗!

就在孙权遣吕范,前往广陵郡求援之时……

刘晔、曹仁2人,早就已经率领山越人,主动前往宛陵、春谷、芜湖3县灾区,竭尽所能发起救援、并尽可能多地,接灾民返回泾县。

诚如孙权所料。

赵旻手中,根本不可能缺粮。

早在6月底,江南阴雨连绵之时,赵旻便已6续遣出车马行,自广惠仓(救灾、保障鳏寡孤独食用之专用粮仓)中调出2百万斛小麦,经水路秘密运至丹阳郡。

小麦的抗潮性要比糙米强,即便小麦进水,也不会轻易出芽。

糙米不同,1旦进水,轻则发芽,重则泡胀难以食用。

而且,小麦可以磨成面粉,麸皮犹可饲养家禽、家畜。

而糙米的口感……简直1言难尽。

总而言之,赵旻1方的赈灾,是抢险救灾、转移灾民外加赈灾。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因此即便洪灾过去,灾区也暂时不适宜居住。

而刚好刘晔、曹仁控制的丹阳郡西部,人口较为稀少,安置灾民绰绰有余。

如是般,此次洪涝灾害之后,丹阳郡实际上已经有1多半,已经易主。

至于孙权派去求援的吕范……

陈登好生招待吕范3、5日之后,便打发其人去了许都……

简单来说,陈登根本不愿意帮,1直与自己作对的孙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