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9(1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085 字 3个月前

赵旻闻言讪讪1笑。

“大人所言极是。孩儿尚需多多努力方是!”

张裕欣慰1笑。

“阿旻,待太子束发之后,你便应竭力扶持太子,并还政于其人,否则天下恐将生乱焉!”

诚然如此。

若太子成年后,赵旻依然牢牢把持朝政、紧紧握住军权,那么……

赵旻与伏寿私通、生下刘嗣的意义何在?

所以,赵旻毫不犹豫道:“大人尽管放心,赵旻若当真心怀不轨,又岂会有今日大汉即将大1统之局面?”

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正因为赵旻无丝毫僭越称帝之心,所以其人才得道多助,为天下1众士人所拥护。

否则的话,以“奉主上以从民望”与“挟天子以令诸侯”间仅隔1线之差距,赵旻早已为天下士人所唾弃,变成另外1个曹操了。

历史上,与赵旻情况类似者,还有季汉头号权臣诸葛亮。

在刘禅继位之初的建兴元年(西历223年),刘禅彼时年仅十7,无力驾驭朝局。

因此,季汉由诸葛亮代为摄政。

建兴2年(即刘禅继位第2年),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于坐上与书曰:“……朝廷(指刘禅)今年始十8,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摘自《蜀书之杜微传》

其实以两汉、3国时代而论,十7、8岁的青年完全可以亲政。

孙策、孙权2兄弟都是在这个年龄发迹的。

不过考虑到“益州疲弊”的特殊环境,“虚君实相”的政治架构,对刘禅也有好处。

然而由于彼时天下战乱频仍,诸葛亮始终未能归政。

这就导致,直至刘禅2十8岁,其人仍未能亲政。

彼时的季汉朝中大权,尽归于诸葛亮的丞相幕府;季汉之政令军令,亦同样皆出自于诸葛亮之幕府。

《出师表》中的“宫中府中,俱为1体”即在隐喻此事。

不明真相之小学生们,犹在讨论诸葛亮为何不对刘禅取而代之……

但实际情况却是,诸葛亮自建兴元年至其人秋风5丈原,便始终牢牢把持着季汉朝政。

诸葛亮甚至可以4意清除异己(比如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1统朝堂。

除天子专属礼仪、舆服规制、祭祀之典等等天子之特殊权力外,诸葛亮实际上与季汉天子并无分别。

但有1点毋庸置疑:

诸葛亮绝无称帝之心,终其1生,诸葛亮都在为刘备遗志,也就是“克复中原”而奋斗不息。

其人最终将自己最后1丝心血,倾注到了5丈原上。

赵旻的情况与诸葛亮当然不尽相同,但其人有两点与诸葛亮相同:

1是,赵旻同样无称帝之心;

2是,因刘协无力驾驭大汉朝政,所以其人与刘禅1样,亦被赵旻架空。

以是故,诸葛亮名垂青史,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千古憾事;

而赵旻,则得到了大汉士大夫们的1致拥护……

尽管赵旻在内心深处,将这些士大夫们视为大汉之吸血虫、大汉急需改革之对象。

简而言之,赵旻“奉主上以从民望”之举,实际上对标的,正是历史上的著名大忠臣:诸葛武侯。

张裕既清楚赵旻、刘嗣的亲父子关系,又通过占卜隐约窥探到了历史未来之走向,是以张裕对赵旻做出如此表态,感到非常满意。

于是其人挥挥袍袖。

“阿旻,明堂之礼即将开始,请阿旻速去宫城!”

郊天地、宗祀、明堂乃大汉至高之祭祀典礼。

是以,尽管赵旻颇为厌恶此繁琐又喧嚣之礼仪,但其人还是不得不主动参与进去。

张裕在许都的宅邸,距宫城仅数十步之遥,是以赵旻赶在明堂之礼开始之前,便顺利混进了3公、将军之队列。

然后……

目不斜视、站得笔直的杨彪紧紧蹙起眉头,低声呵斥赵旻。

“真定侯乃诸侯,应与槐里侯(马腾)、丰侯(张鲁)、竟陵侯(刘璋)……等同列!”

赵旻有心犟1句嘴:老子还是卫将军呢!

然而……见自家老丈人杨彪神色不善,赵旻只好乖乖蹭到,同样着冕服的槐里侯马腾身边。

马腾对赵旻的态度,便要比杨彪和善许多。

“从文,明堂乃大礼,且稍安勿躁。”

赵旻来之前便已做足心理准备,是以其人微微1笑。

“老将军放心,旻有分寸。”

2人颔首示意后,便皆不再开口。

之后……

赵旻算是看明白了,所谓明堂之礼,实则是大汉衣冠大展!

汉帝刘协、3公9卿、诸县侯、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皆戴旒冕,区别在于旒数、旒珠各有不同;

刘协及皇后伏寿身后,中常侍、大长秋赵慎等宦官,则戴巧士冠;

主持典礼之臣,头戴刘氏冠,即长冠;

御史中丞等御史台之臣,头戴獬豸冠,即法冠;

明堂中之乐人,戴的是建华冠;

1众虎贲、羽林等宫中禁卫,根据不同职责,或戴樊哙冠、或戴却敌冠、或戴却非冠。

1言蔽之,这5花8门的各类冠服,让赵旻有些眼花缭乱。

其人暗暗吐槽:《3国演义》若完全按照历史拍摄,这服化道……啧啧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