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虽然有心拍板,但吕范却唯恐孙权将来后悔。
是以,吕范虽有心促成孙刘联盟,但出于为人臣者之本分,其人还是不得不出言规劝孙权。
“主公,范窃以为,主公应先与子布(张昭)、子纲(张纮)、文表(秦松)等诸位先生商议此事后再做定夺为善。请主公三思!”
这时,便体现出孙权果决的一面来。
只见孙权用力一挥袍袖、断然道:“子衡多虑!不必!子衡但为我取来纸笔便是!”
吕范再次向孙权行礼。
“请主公三思!”
此时的孙权毕竟还是个年轻人,而不是历史上六年后的那个城府极深的枭雄。
其人神色不豫道。
“子衡莫非欲降乎?”
吕范不再开口,当即乖乖取来纸笔、并为孙权化开墨锭。
其人本分已尽,就算孙权将来后悔,也怪不到吕范头上。
孙权接过纸笔,挥墨一蹴而就、写下一篇结盟之盟约、钤盖自己的吴侯之印之后,将其交给诸葛亮。
“孔明先生,非权不愿款待先生,实则是事态紧急,还望先生速返郴城,将此盟约交于左将军之手!”
诸葛亮接过盟约,大致浏览一番后,对此颇为满意…
抛掉其中冠冕堂皇、假大空的官方套词之外,孙刘盟约之大意实则极为简单,甚至于,可简单到用八个字来概括:
共抗赵旻,瓜分荆州。
诚如赵旻所料,孙十万对荆州,果然是志在必得。
刘备亦然。
如是般,在吴侯府与孙权、吕范主臣二人简单用过午饭之后,诸葛亮便与陈到踏上了归途。
整个过程看似轻松简单加愉快,实则…
呵呵,万分凶险!
归根结底,刘备能给孙权的支持与援助,终究有限得很。
待诸葛亮与陈到二人登船返程后,诸葛亮方才叹了口气。
其人向陈到幽幽道:“叔至兄,请务必提醒主公,吴侯长上短下,其难为下,主公万万不可亲至丹徒城,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到登时愕然。
“孔明先生,以某观之,吴侯豪迈可亲,应不至于如此阴狠!”
万幸诸葛亮是一个极为儒雅、情商也极高之人。
否则其人一定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陈到。
诸葛亮不徐不疾道:“叔至兄莫非不知,若非吴侯忌惮云长、翼德二位将军,某二人恐将出不得吴侯府乎?”
陈到闻言,瞠目结舌、久久不语。
“唉!子衡有所不知。若非我忌惮关云长、张翼德,必不会如此轻易纵诸葛孔明离去!”
吴侯府内,孙权负手昂立良久之后,方才对垂首不语的吕范,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吕范愕然仰首。
“主公何出此言?”
孙权眯起眼,缓缓道:“子衡以为,孔明与公瑾相比如何?”
吕范秒懂。
今年,诸葛亮屡出妙计助刘备,不仅险些使孙权丢掉会稽、吴郡,而且险些使孙权丧命!
更何况,诸葛亮与孙权的这番舌战,不但充分体现出诸葛亮之才华,更体现出诸葛亮那极为出众的大局观。
孙权为何急着与诸葛亮缔结盟约,甚至急着撵诸葛亮走?
孙权所谓“事态紧急、请君速返”之言,实则都是放特喵的狗屁!
孙权是担心自己反悔,做出扣下诸葛亮这种不理智之事!
孙权后悔放走了周瑜,以至于使赵旻如虎添翼;以是故,孙权实不愿如此轻易便放走诸葛亮。
就算孙权短期内不能使诸葛亮臣服,也好过让诸葛亮继续为刘备出谋划策。
但话说回来,江东集团面临破产倒闭的巨大危机,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孙权实不宜因扣押诸葛亮而与刘备结怨。
遑论…
若因此惹得关羽、张飞二人大怒…
孙权岂不是在自掘坟墓?
吕范刚刚消化完毕这巨大的信息量,便又听自家主公叹了口气。
“子衡,我观刘琦颇有野心、难居人下,兼且刘玄德与其人素来和睦,是故,若荆州易主,则刘琦必往投刘玄德!”
说着,孙权看向吕范,目光炯炯。
“刘琦于荆州亦具名望,零陵诸将,各有彼此。其人若至桂阳,则零陵郡或将易主!我应观时待变,相机而动。
若(刘)备与彼(刘琦)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子衡以为然否?”
孙权的意思是:
若荆州被赵旻所得,那么刘琦很可能将跑到桂阳郡去投奔刘备。
而以刘琦之声望,零陵郡中那些心向刘氏之人,有可能向刘琦献上零陵郡。
如果刘备与刘琦之间存在矛盾,那么孙权将借机“图之”,即率兵进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