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那不是赵旻的过错。
总而言之,此事过后,卫府在河北收买了一大拨人心,而袁绍则必将引起民愤。
三五年之后,袁绍想必已离世,彼时袁绍那三个龟儿子,是否仍能如袁绍一般牢牢统治着河北?
答案显而易见。
更何况,只要卫府猥琐发育上三五年,还会再怕天下三分?
所以,苟哥是真损呐!
苟哥之所以不归还自袁绍手中夺取的三县,还有更深一层考虑:
如此一来,天下诸侯皆以为,从此袁绍与赵旻将不死不休!
天下诸侯这么想没毛病。因为袁绍恨赵旻入骨,其人肯定与赵旻不死不休。
只不过,天下诸侯们如今都不知道,袁绍恐怕连一年都活不到。
袁绍、赵旻不死不休是不假,怎奈何袁绍行将就木…
而经此一役,袁绍那三个龟儿子,谁还敢与赵旻硬碰硬?
一言蔽之,天下诸侯们以为的,其实并非他们以为的那般。
已知袁绍大概情况的公孙度是例外,所以…
刘表即将倒大霉。
夏侯惇转述完毕赵旻信中的大意后,忍不住开怀大笑。
“既如此,某便暂且容袁贼苟活数月!哈哈!此番主公之计,定教袁贼生不如死!”
对刘表,或者准确来说是对荆州仍耿耿于怀的太史慈,也笑着补充了一句。
“以袁本初之秉性,其人必将百般遮掩此盟约,是故,刘景升将危矣!”
夏侯渊、曹仁、曹纯等人纷纷笑着颔首。
“主公当真英明!”
那出身于颖川辛氏的斥候,见状暗暗点头。
尽管其人已尽可能高估自家主公,但其人还是觉得自己低估了自家那高深莫测的主公。
对于诸曹、夏侯氏而言,能够饶“袁贼”狗命的唯一方式,只有让“袁贼”生不如死。
赵旻这个苟哥便准确捕捉住了这一关键点。
只要这八虎将不反对,此次和谈便将顺利许多。
综上,卫府与袁绍的大将军府这次城下之盟,最后一道障碍就此宣告解除。
夏侯惇独眼先是一瞪、旋即微微一眯,表情瞬间由阴转晴…
就算是为了让“袁贼”生不如死,惇哥也得暂时变得一团和气,遑论…
惇哥仿佛看见,“袁贼”的一出悲剧即将上演。
“速速请颖川辛氏二位先生至此。”
辛评、辛毗昆仲的心情,可想而知。
因为…
何谓前倨而后恭?
夏侯惇是也。
只见夏侯惇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地向辛氏昆仲抱拳。
“二位先生,某一介武夫、不通礼数,使二位先生受惊,此皆某之大过也!请二位先生勿与某一般见识!”
辛氏昆仲受宠若惊、忙不迭作揖还礼。
“夏侯将军言重矣!将军因孟德公与大将军结怨,心存怨气乃人之常情也。”
惇哥大手一挥。
“逝者已矣,此事不必再提!二位先生请听某一言!”
“将军但说无妨!”
“二位先生转述大将军之条件,除第一条之外,第二、第三条皆不妥!是以,某等商议之后将其调整一番,二位先生可否代大将军做主允可此事?”
辛氏昆仲对视一眼后,忍不住微微蹙起眉头。
辛评躬身行礼。
“只不知…夏侯将军有何改动?”
夏侯惇闻言,独眼中精芒一闪而逝。
通过辛氏昆仲的这番神态、动作,其人已然敏锐捕捉到一个关键点。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曹操就是属于袁绍的私有仆从。恰如赵旭、赵贲等人之于赵旻。
狗贼王沈《魏书》、鱼豢《魏略》和陈寿《三国志》对“曹操曾替袁绍打工”的黑历史,虽然多有隐瞒回护;
但曹操依附袁绍时间过长,即使从现存史料分析,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那么曹操最终是如何与袁绍决裂的呢?
《武帝纪》对于初平元年末、至初平二年年中的记载,完全省略。
不足半年的功夫,曹操突然凑了一支部队,在兖州东郡,击溃黑山贼于毒、白绕。
而前文非常值得玩味,袁绍胁夺韩馥冀州(实际是魏郡邺县)。
后文更为有趣,袁绍“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郡治在东武阳(属东郡治下县)。
初平二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武帝纪》
前任东郡太守是王肱(兖州刺史刘岱心腹),被黑山军所杀;足见这支黑山贼战斗力超群。曹操绝不可能是靠着自己那500条杂鱼击败的黑山军。
结合前后文,曹操击破黑山军的部队,毫无疑问来自霸占邺郡后的袁绍。
这也解释了,为何曹操事后会接受袁绍的封赏表奏。
因为二者之间类似君臣关系,与刘备接受公孙瓒表奏的“平原国相”完全相同;足见曹操此时完全是袁绍的附庸。
曹操在东郡,从老大哥袁绍处、挖来了一个重量级墙角,就是荀彧荀文若。
袁绍内部人才来源极端复杂:有自己的旧人,有韩馥系降臣,还有治邺郡后招募的新人。
荀彧自感在袁绍处不得志,便改换门庭,投靠袁绍部将曹操。
彧弟(荀)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魏书十》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