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终(1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9424 字 8个月前

毋庸置疑,如此天马行空、精准捕捉战机的行军计划,一定是出自于随三将出征的荀攸之手。

奇袭作战,荀攸虽难以插手,但其人可以用自己的智谋来帮助三将。

直至此时,袁绍一方仍茫然不知,夏侯兄弟、曹仁三将,已然悄悄潜入邺城左近。

得益于夏侯渊的行军速度、曹仁的老成稳重,以及夏侯惇的武勇刚烈,三将一路夜间行军、奇袭,竟在势如破竹之余,犹能始终隐匿住行踪。

而如今,距三将离开许都,也不过五日时间而已。

袁绍大大低估了夏侯渊的行军速度。

要知道,渊哥率骑兵渡河、开路犹能日行近四百里的行军速度,是在凉州、西域千锤百炼后磨练出来的。

何况颜良这几天一直在邺城,勉力耐着性子,与袁绍方面的几位谋士磋商议和之细节;

加之黎阳、内黄二县均未传来敌袭之急报…

这一切使得袁绍误以为,赵旻暂时不会发兵攻打河北。

因袁绍不知彼之故,如今袁绍、卫府双方形势如下:

袁绍认为,其人集结于黎阳城的大军,正准备奇袭白马城;

实际情况却是,邺城周边的魏郡黎阳、内黄及梁期三县,均已被卫府陆续夺取,赵国甚至暗中已改易旗帜、掩护夏侯兄弟及曹仁驻兵于梁期城。

一言蔽之,袁绍不但邺城被孤立,而且即将被三将兵临城下,但其人却对此茫然无知。

最要命之处尚且不在此,而在于…

内黄城县令衙署中,赵云、太史慈、曹纯、夏侯尚、曹休及曹真六人正在商议下一步行动计划。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因黎阳城已归心、且荀攸与周瑜共同商议出孤立邺城之计,是故赵云索性将太史慈留到了内黄城、一起等待胜机。

只见云哥抚须微微一笑。

“若元让、妙才及子孝此行顺利,则想必赵国诸县、梁期县已落入朝廷之手矣。如此,公达、公瑾孤立邺城之策大功告成,某等仅需耐心等待即可。”

太史慈冷笑起来。

“子龙兄,一旦三位将军攻邺城,则袁本初势必将令周边数县支援,届时某等若尽遣大军里应外合…”

赵云摆了摆手,打断了太史慈的话。

“子义须谨记,某等此番仅为迫使袁本初求和耳!况且审正南乃魏郡人氏,其族于魏郡根深蒂固、底蕴深厚,某等切不可轻敌冒进、以免为审正南断后路。”

赵云一如既往地稳。

曹纯、曹休及曹真叔侄三人闻言有些不服气。

“子龙将军,此乃败袁氏、诛袁贼之良机也,某等为何不可一举灭敌?”

赵云脸上笑容顿消,紧紧蹙起眉头。

“伯仁、文烈、子丹三人年纪尚轻,不知此事详情不足为奇。然则,子和曾在袁本初麾下多年,又岂能不知袁本初实力如何?”

曹纯曹子和咬了咬牙后,颓然一叹。

“话虽如此,事涉某先兄孟德公,某岂可知难而退乎?”

袁绍实力究竟如何,曹纯怎么可能不清楚?他只是不甘心罢了。

这也正是卫府上下,最终认可苟哥“以战止战”大方针的主要原因。

袁绍的实力委实太强,卫府与袁绍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太史慈拍了拍曹纯肩头,温言安慰其人。

“子和不必沮丧,袁本初鹰扬河朔长达十年之久、实力冠绝一时,某等与其人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与其如此,某等不如暂且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三五年后,袁氏必非某等敌手,子和届时再为曹公报仇不迟。”

曹纯以及夏侯尚等小辈仰天长叹、不再多言。

赵云温言道:“话虽如此,子和等亦不必沮丧,若有可能,云必为诸君创造良机,届时是否可手刃大敌,便需诸君多多努力!”

曹纯、夏侯尚等人闻言精神登时一振。

“此话当真?”

赵云坚定颔首。

“袁本初若登城助阵,不知诸君是否有把握取其人性命?”

曹纯、夏侯尚、曹休、曹真面面相觑、久久不语。

他们四人箭术都一般,哪里有必中的把握?

这时…

太史慈从容一笑。

“子和勿忧,若袁本初当真登城助阵,百步之内,某必一箭取其人性命!”

太史慈的箭术如何,曹氏诸将即便未亲眼目睹,那也是早有耳闻。

于是曹纯等人大喜。

最后,赵云笑着一锤定音。

“便如此!某等只待袁本初遣使求援,便率军赶赴邺城!”

夏侯兄弟及曹仁三猛将、外加荀攸这个谋士,在占据梁期城后第三日,便已开始筹划围攻邺城之事。

而就在这一日,袁绍刚好收到来自黎阳城、内黄城的军报。

来自黎阳城的军报为:

一切准备就绪,某等随时可奇袭白马城。

而来自内黄城的军报则是:

第一批粮草辎重,已押送至黎阳城。

万幸赵旻同时派出荀攸、周瑜这两名顶级谋士,若换成是稍逊二人一筹的陈群、诸葛瑾,无论如何也放不出如此强力、隐蔽的烟雾弹。

袁绍接到军报后,非常欣慰。

其人大笔一挥,令黎阳城、内黄城务必戮力同心、默契配合,尽速奇袭白马城。

不得不说,袁绍打的主意是极妙的,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其人的想象力也不可谓不丰富,然而…

呵呵呵呵呵呵!

在“心中大定”的情况下,袁绍便不再与颜良虚与委蛇。

于是乎,自认为大局将定的袁绍再次亲自接见颜良,和颜悦色地对后者道。

“阿良,旬日以来我身体不适,故一直未能与你商谈议和,而你亦未曾放弃何谈,足见卫府之诚意。既如此…

我便与卫府缔结盟约,今后十年之内,大将军府代天子镇守河北四州,与卫府互不侵犯,如何?”

诚如苟哥所料,袁绍确实狡诈似鬼。

其人一方面已定好奇袭白马城、乃至侵夺东郡之策,一方面却仍释放烟雾弹,以麻痹卫府上下人等…

若非苟哥熟知历史、深知袁绍性格,卫府势必将会倒大霉!

一言蔽之…

苟哥比袁绍还要狡诈…啊呸!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袁绍机关算计,即将要倒大霉。

颜良虽不知这七八日来河北的风云变幻,但其人深知,袁绍突然如此爽快地答应缔结盟约,其中定然有诈。

颜良心中冷笑连连。

袁本初啊袁本初,枉你英雄一世、自以为智珠在握,恐怕此番亦要在劫难逃!

心中虽作是念,颜良脸上却笑容和煦。

“袁公英明,若如此,则河北、中原将百业兴盛,此乃无数生民之大幸焉。”

袁绍哈哈大笑。

“甚善!甚善!阿良不必急于返回许都,暂留邺城容我稍尽地主之谊如何?”

颜良心中雪亮。

袁绍麾下缺良将,所以其人是要扣押自己之意。

于是乎,颜良心中冷笑之意更浓。

袁本初,你必将为你如此决定而追悔莫及!

心中作是念,颜良脸上笑容变得更加和煦。

“袁公既如此盛意拳拳,俺便却之不恭也。”

袁绍、颜良这对演聊斋的,相视大笑。

同一时间,许都卫府大堂之上。

苟哥赵旻抚须沉思良久后,骤然对程昱、董昭、诸葛瑾、陈群道。

“诸君,我意已决!而今乃提振卫府士气之关键时刻,是故卫府须一场大胜以震慑天下宵小之徒,惟其如此,天下方可太平数岁、卫府方可启大汉中兴之世!”

说着,苟哥霍然起身。

“传我军令!文谦、文远、孟起三将!即刻渡河、助元让等人围攻邺城!”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曹植身边的丁仪、丁廙等人,则是曹操的乡里故交。二丁的父亲丁冲,是曹操的旧友。而丁氏同族的丁夫人,则是曹操的前妻。

因为这层关系,曹操还一度想把自己的长女(清河公主)嫁给丁仪为妻。此事最终在曹丕的阻挠之下作罢。

太祖以(丁)冲前见开导,常德之。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清河公主)妻之。--《魏略》

曹丕破坏丁仪与清河公主的婚姻,就是担心曹植集团势力膨胀。曹丕转而将公主介绍给了夏侯楙(夏侯惇次子),将夏侯惇家族拉拢到了自己阵营中。

五官将(指曹丕)曰:“女人观貌,而正礼(指丁仪)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指夏侯惇)子楙。”--《魏略》

在曹丕眼中,丁仪是“巧佞之尤”;但在曹操眼中,丁仪却是“好士”。可见曹操是支持丁仪的,背后反映的,便是他支持曹植。

毛玠、徐奕、何夔、桓阶之流,皆鲠臣硕辅,(丁)仪等交构其恶,疏斥之。然则二人(即丁仪兄弟)盖巧佞之尤。--王鸣盛

(曹操)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魏略》

曹操在二子之间的立场倾向,十分明显。在宗法社会中,“幼子”想和“长子”分庭抗礼,离不开宗主在幕后的扶持。比如吴国的孙霸与孙和夺嫡,背后便是孙权在操纵。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扶持曹植呢?这与他的执政理念有关。

人所共知,曹操是庶族地主的代表人物,奉行的是“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即只论能力,不论出身。

这与彼时“门阀当道”的大环境格格不入。因此一旦代表着门阀利益的曹丕继位,势必实行有利于豪族的政策(历史发展确实如此),使得“唯才是举”彻底告终,这无疑是对曹操一生心血的逆流与反动。

因此,曹操才会扶持曹植与曹丕夺嫡,甚至可以认为,谯沛出身的丁仪兄弟,很有可能是曹操故意分派给曹植的助手。

丁仪字正礼,沛郡人也。父冲,宿与太祖亲善。--《魏略》

谯沛子弟的本质,是庶族地主出身的军功集团,也是正始之变(249)以前的曹魏统治集团。

从曹操的执政理念来看,利用庶族地主(曹植),牵制士族门阀(曹丕),是十分合理且可信的。

一言蔽之,毛玠,呵呵,在曹操看来站队有问题,尽管毛玠曾给曹操献上曹魏版隆中对。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毋庸置疑,如此天马行空、精准捕捉战机的行军计划,一定是出自于随三将出征的荀攸之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