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6(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8186 字 6个月前

诸君勿忘,三将此行未带任何一名谋士。

而曹仁果然没有令夏侯惇失望。

其人在眯起眼仔细观察片刻地形图后,却缓缓摇头。

“兄长,如此似有不妥也。”

夏侯惇微微颔首。

“子孝有何妙策,不妨直言相告!”

曹仁指着黎阳城东城门,仰起头看向白沟对岸那座高高矗立在月色之下的雄城,压低声音对夏侯惇道。

“兄长,蒋义渠、眭元进二人皆为沙场宿将,其二人绝无可能不在夜间设防。是故,北城门守备必然森严!弟以为,某等当自东城门而入焉!”

夏侯惇同样仰起头看向被月色勾勒出一道如狼牙般线条的雄城,沉思片刻后缓缓颔首。

“子孝所言极是!”

曹仁正待开口,却见夏侯惇紧紧蹙起眉头,眯起独眼观察着月色下的黎阳城,骤然抚须道。

“子孝,似有不妥!”

曹仁转首看向宛若陷入沉睡中的黎阳城,却并未发现任何异样。

于是…曹仁复又看向犹在仔细观察黎阳城的夏侯惇。

然而…

夏侯惇尚未开口,一直默默看夏侯惇、曹仁二人表演的渊哥却压低声音道。

“子孝,黎阳城中隐见杀气,兼且如此静谧寒夜,却不闻夜枭鸣啼,城中恐已设伏矣。”

夏侯渊或许不如夏侯惇、曹仁聪明,但不同于在家休息一年的这二人,夏侯渊这两年始终跟随赵旻南征北战,沙场嗅觉已颇为敏锐。

夏侯惇颔首而赞。

“妙才不愧为沙场宿将,城中守卒此刻必未安歇,且为数甚多。”

曹仁只觉头皮发麻。

如此一来,他们今夜将如何夜袭黎阳城?

这时代,当然不可能有无人机,所以三将都不可能通过无人机的视角,观察黎阳城内的兵力部署、以及守御情况。

黎阳城情况发生如此突变,考验三将临敌应变能力的时刻到了。

只见夏侯惇抚须沉思片刻后,看向夏侯渊、曹仁二人,目光变得坚毅而决绝。

“妙才、子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某等今夜不能不夜袭!否则,后果殊难预料。遑论…孟德兄之大仇,某等岂能不报?”

夏侯渊、曹仁二人闻言咬牙切齿。

【作者题外话】: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恭祝诸位书友们龙年大吉大利、万事顺心如意、阖家幸福欢喜!

这段时间云某俗务缠身,不能保证每日更新,敬请诸君谅解、包涵。

这一章,咱们聊一聊“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曹操。

中平六年(189)董卓上洛,因为“废少立献”而构衅关东豪族,导致大量洛阳名士出走,逃至关东。

在流亡关东的名士中,当以袁绍、袁术、曹操等人最为著名。尤其是曹操,其流亡始末过于传奇。

按记载,曹操先在成皋县杀害故人吕伯奢,又在中牟县被逮捕,机缘巧合下逃到兖州陈留,并在此兴兵。

注:《三国演义》顺序相反,还将陈宫杂糅进剧情,实际是杜撰之言。

实际结合《三国志》及诸书引注,可以大抵还原勾勒出曹操流亡关东的始末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曹操从洛阳出奔时,并非孤家寡人、轻骑瘦马,而是带了一票宗族心腹。

其中至少包括曹洪、曹纯与夏侯惇三人。

换言之,曹操与吕伯奢家族火并当夜,诸夏侯曹氏均有参与。

这也能解释为何曹操一介亡命徒,居然可以与地方豪强大打出手,还能“连斩八人而去”。

董卓在中平六年(189)八月上洛,九月废少帝刘辩,同月又杀何太后,其悖逆如此。

洛阳官僚畏惧董卓,因此大量出奔关东,以求地方藩镇或宗族的庇护。曹操便是其中一员。

曹操出奔时,并非孤身一人,至少携带了三位亲戚子弟,即曹纯、曹洪与夏侯惇,正因八虎将中有三人相随,所以曹操才有对抗董卓的底气。

虽然《魏书之武帝纪》并未提及上述诸人,但从诸人列传中不难窥见线索。

曹纯是曹仁同母弟,即曹操从弟。

按《英雄记》记载,曹纯十八岁为黄门侍郎,二十岁“随太祖至襄邑募兵”。

(曹纯)年十八,为黄门侍郎。二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英雄记》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记载。

因为曹操赴襄邑募兵,当在中平六年(189)十二月。

襄邑县属兖州陈留郡,恰好吻合《武帝纪》的时间记载。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属陈留),是岁中平六年也。--《魏书武帝纪》

黄门侍郎、中书侍郎、散骑侍郎都属于清贵的游散官职(有政治地位而无具体工作),在魏晋被称作“清途”(高起点入仕),都属于京官系统。

由此可知,曹纯入京为黄门侍郎,当在中平四年(187)。

换言之,曹操离开洛阳时(189),共在洛阳的曹纯必然弃官,跟随曹操一起出奔,因此才能赶在中平六年(189)十二月“随太祖在襄邑募兵”。

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曹操起兵前,并未返回老家(豫州沛国谯县),且按照豫州沛国在兖州东侧的地理位置看,曹操也不可能有时间返回豫州。

有趣之处,是曹纯的同母兄曹仁,此时尚在徐州淮泗一带做强盗(汉末叫游侠),并未跟随曹操起兵。

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魏书曹仁传》

曹纯的年资履历虽然远胜其兄,但因为壮年早亡(卒年四十),故声名事迹不如曹仁显赫。

夏侯惇在《魏书》的缺载情况比较严重,早年事迹多遭毁弃。

关于这点,前文已有多次解释,故不再赘言。

夏侯惇的早年履历,除了“年少杀人”的记载,便是“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副官)”。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魏书夏侯惇传》

实际夏侯惇亦是跟随曹操出奔洛阳的人物之一。

线索与曹纯相同,便是赴(陈留)襄邑募兵。

彼时的陈留太守是曹操故交张邈,而陈留土著典韦,便是张邈麾下军健。

典韦又被夏侯惇赏识,最终借调到自己手下。

(典韦)属(张邈)司马赵宠,后属夏侯惇。--《魏书典韦传》

曹操在陈留郡襄邑县募兵,而同年(189)年底起兵于陈留郡己吾县。

典韦恰恰就是陈留己吾人。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魏书武帝纪》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魏书典韦传》

二人相识,当在此时(189)。即诸夏侯曹氏随曹操出奔关东之际。

更重要的佐证,便是翌年(190)荥阳大战,曹操被徐荣击败,士卒尽死,不得不携带夏侯惇赴淮南求助于扬州刺史陈温。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魏书武帝纪》

可见夏侯惇是最早跟随在曹操身边的亲信之一,也能解释为何“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

曹洪与夏侯惇相同,亦参与了荥阳之战(190),且因为曹操战马被流矢击毙,让马于主君,徒步护卫。

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魏书曹洪传》

曹操在中平六年(189)九月之后逃出洛阳,同年十二月逃至兖州陈留(189),翌年(190)正月与关东诸侯会师陈留酸枣县,二月董卓迁都,联军发动了荥阳之战。从如此紧密的时间顺序上看,绝不存在曹操返回老家(豫州沛国)招募宗族子弟的可能性。

且曹洪因为伯父曹鼎曾出任尚书令,年轻时通过裙带关系,当过一任蕲春县长(属荆州江夏郡)。和堂兄曹操一样,都算体制内的人。

(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王沈《魏书》

由于曹洪早年的记载完全散佚,很可能他在中平六年(189)之前也升任京官(类似曹纯),因此才能跟随曹操一同出奔关东,并参与了最初的“革命事业”。

这也能解释曹丕得势后挟私报复,欲杀害曹洪时,卞太后痛骂曹丕是个白眼狼,称“非子廉(曹洪表字)无以至今日(做皇帝)”,搞得曹丕满面羞愧,不得不作罢。

会卞太后责怒(文)帝,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魏略》

历史就是历史,狗贼王沈欲遮掩,却恰恰使其弥彰。

不难猜测,曹魏八虎将之所以早期经历失载,是因为他们都曾在袁绍麾下任职。

综上所述,尽管史书无明确记载,但多条记载可证明,曹操出奔洛阳时,至少有曹纯、曹洪、夏侯惇三人随行。

由是推之,曹纯、曹洪、夏侯惇三人随行之记载之所以佚失,呵呵,毋庸置疑,一定还是与袁绍有关!

事实的确如此。

曹操出奔始末,与袁绍、袁术、张邈等人均有牵涉。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