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猛将终投汉,江东稳孙权7(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670 字 12个月前

赵旻则心道:刘备麾下皆为名将,也应让马超这小子遇上个硬骨头、吃点儿苦头!

于是赵旻微微苦笑后,复又看向程昱、薛州二人。

“仲德公、薛都尉,你二人率一万精兵,经海路赴海盐县,与儁乂、文远二位将军夹攻关云长!”

如此一来,关羽即将面临其人历史上败走麦城的局面。

但这还不算完。

赵旻最后看向荀攸。

“有劳公达先生即刻赶赴夏口城,助甘兴霸沿大江兵发豫章郡!”

言罢,赵旻又看向赵虎。

“阿虎,你率一部常山部曲护卫沿途公达先生!”

赵虎轰然应诺。

荀攸则微微一笑、躬身作揖。

“主公算无遗策,攸佩服不已!”

赵旻苦笑摇头:“先生过奖也,我不过逼迫刘玄德现身耳!”

主臣二人客套一番后,荀攸、赵虎二人一前一后离去。

至此,赵旻的策略已经相当清晰:

你刘玄德不愿撤兵?那好!我打到你见好就收、主动撤兵就是!

什么叫特喵的真理?

古今中外,无论何方何国,只要有了强大到足以威胁敌人生命的,这些势力都特喵的算掌握真理!

后世漂亮国便是例子。

这个道理就好比:

当我们造出一艘又一艘航母时,澳大利亚屡屡污蔑我们威胁南海…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他们这种说辞呢?

答案当然不是停止造航母!

恰恰相反!

当我们有整编三十支航母编队之时,澳大利亚还会不会污蔑我们“威胁”?

呵呵!

恐怕他们会如舔漂亮国一样疯狂舔我们吧…

不!

澳大利亚只会舔我们舔得更加没有下限,甚至敢于和漂亮国对着干!

因为生命诚可贵,他们要且行且珍惜。

赵旻用的,就是这种套路。

你刘备不接诏令?

我大军尽出之下,恐怕你会如兔子一样飞快接下诏令、主动撤兵,然后第一时间向代表天子的天使哭诉我欺负你吧?

赵旻陆续派出麾下一众臣属之后,刘备害不害怕暂且不知,但孙权的一众臣属,脸色倒是变了又变。

他们以为这就算完了?

天真!

待一众臣属匆匆离去、忙于调兵遣将之时,赵旻复又大喝一声。

“阿旭何在?”

赵旭就在赵旻身后。

其人奔至赵旻身前、躬身抱拳。

“少君!”

“速速点齐五千精兵,即刻随我兵发钱唐城!我要亲自支援太史子义、周公瑾二人!”

在场之人,包括孙权在内,脸色又一次大变。

【作者题外话】:扬州六郡中,江北的庐江、九江最富庶,吴郡、丹阳郡次之,豫章、会稽二郡是穷乡僻壤。

诸君不妨发散思维:

为何古代,尤其是李唐之前,神州版图总以中原为主、向外扩张能力显得有些不足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董卓雄踞司隶、袁绍鹰扬河北、袁术窃据扬土、刘表跨蹈荆襄。

这群魔王们,几乎占据了丧乱初期的全部州郡,唯有益州不在其中。

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魏书六董二袁刘传》赞语

按地位而言、刘焉父子是必入《魏书六》的。但若将刘焉写入《魏书》,那《蜀书》的“驱除列传(即群雄传)”便会缺失。刘备政权的法统就得不到体现。

毕竟,《三国志》虽云奉魏正朔,实际《先主传》与《吴主传》的写法、却完全按照“帝王本纪”的编年体例而成。

可知地方霸史中,亦需要“驱除之人”,故刘焉便从《魏书》中被踢出,转入《蜀书》。

《卷七》中的吕布、臧洪,再加上附传的张邈与陈登,论地位不过“寻常奸雄”而已,竟压了公孙瓒、陶谦诸人一头,背后亦可探讨。

《魏书》“群雄三卷”的人物设置,其实并非看“传主的实际地位”,而是看其与“曹魏的勾连程度”。

换言之,《卷八》中的陶谦、张鲁、公孙瓒等军阀,虽然显赫一时,与曹操发生交集的情况却相当有限。至于张燕、张杨、公孙度等军阀,则与曹操几乎从未发生过任何联系。

换言之,这群地处偏僻的军阀们,虽然在地方上显赫无比,实际对曹操的影响力却很弱。除陶谦、公孙瓒、张绣曾与曹操爆发过数次武装冲突,其余诸人则完全是“备位充数”而已。

《卷七》则不同,吕布的崛起与覆灭,几乎伴随曹操相始终。因此“剿灭吕布”的功绩,也就尤其符合“驱除”核心之所在。

将吕布置于“二公孙陶四张”之前,十分符合其定位。即“通过驱除群雄、强调打天下之不易,增强曹魏得天下之正”。

臧洪的情况与吕布相异。但与曹操另有些许勾连。比如臧洪代替曹操为东郡太守,二人曾共事袁绍云云。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魏书一武帝纪》

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魏书七臧洪传》

更为重要的,是《卷七》的人物顺位、对应的是《卷六》。

《卷六》的开篇人物依次是董卓、袁绍等。而《卷七》的开篇人物吕布与臧洪,二者先后是董卓、袁绍的故吏;曾存在明确的君臣关系。

因此《魏书群雄传》三卷的设立,前后呼应,同时不单纯以“人物地位”为划分依据,而是综合了“与曹操阵营的勾连程度”。

因为群雄传的设立,本就是为了凸显该政权的“驱除之所在”。

若无所驱除,也就不足列入了。

孙吴的驱除传,颇有霸史(所谓“割据史”)性质,以“地盘划分”为依据。即荆州、扬州、交州地区的旧日诸侯。

《吴书》中“群雄传”仅一卷(卷四)。位于帝纪之后、后妃传之前。

(1)妃嫔传的位置问题

如前所述,曹魏的群雄传位置,反映了外戚地位的下降;而孙吴效法旧例,则表明其后族地位高于曹魏。

吴国后妃地位的提高,与孙吴政权的“闺庭错乱”(近亲通婚)有关。吴主孙亮、孙休等人的皇后,皆孙权血脉。

准确一些讲,孙亮的全皇后是孙鲁班是侄孙女儿;孙休的朱皇后是孙鲁育的亲女儿,而鲁班与鲁育,又是孙权的亲生女。

从陈寿在《吴书五妃嫔传》赞语部分嘲笑孙权“嫡庶不分、祸及子孙”也可看出,彼时的风气,对“宠佞外家”是颇为反感的。

(孙权)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吴书五妃嫔传》赞语

因此吴书将《群雄传》列于《妃嫔传》之前,并非“扬州群雄重要性”的上升,而是对孙吴外戚的讥损。

(2)群雄传的人物问题

《吴书四》传主三人:刘繇、太史慈、士燮。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