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夫人可知,若工坊停产、商队及车马行停运,每日损失几何?”
卞夫人微微1笑:“公仁兄,妾只知壮士断腕之理。”
卞夫人话是没错,但此事之代价,没有人比卫府实际上的丞相董昭更清楚。
说得直白1些,宫中刘协及皇后、贵人等妃嫔如今锦衣玉食、奢靡程度犹过于天杀的汉灵帝的生活,全靠这条产业链供给;
甚至,卫府如今近十万骑兵的给养、消耗,也几乎皆出自于这条产业链的输血。
自古至今,就算农业再发达,也远不及工商业的产值高。
富宋便是典型例子。
荀攸仍淡定从容。
其人作揖后轻声问道。
“卞夫人以为,需停业整顿多久?”
卞夫人不假思索:“半个月足矣!”
董昭终于忍不住“嘶”地1声,倒吸了1口凉气。
其人虽对农事1知半解,却谙熟商道。
是以其人稍加计算,便得出1个可怕的数字。
赵云也忍不住抱拳问道。
“卞夫人,不知此番筛查,需动用兵卒几何?”
卞夫人同样不假思索。
“因事关重大,妾需右将军布重兵提前封锁诸工坊、车马行等重地,故妾欲用3万卫府中军。”
赵云也忍不住“嘶”地1声,倒吸了1口凉气。
赵云虽对商道1知半解,但云哥深谙军事。
文化程度不低的云哥只略做计算,便得出1个关于军费的可怕数字。
云哥与董昭对视1眼,相对苦笑无言。
精于政务民生的诸葛瑾,同样在计算1番后倒吸了1口凉气。
“卞夫人,若如此,不足1旬,某恐许都、乃至颖川1郡货殖将全面暂停,如此恐生变矣!”
荀攸终于微微动容。
“子瑜,此言当真?”
诸葛瑾重重颔首:“公达先生,某绝无虚言。”
董昭苦笑作揖:“公达,半月之损,恐达2百万斛精粮及8十万匹绢也。”
这相当于十万具甲骑兵1年的军费支出总额。
云哥轻叹1声。
“诸君,如此大范围之索查,半月之兵马靡费,与去岁某等远征匈奴1般无2也。”
3人你1言我1语,道尽其中之苦。
1贯喜用毒计的贾诩却抚须呵呵1笑。
“无妨!1应成本,可在查出细作之后,假天子之诏令向各诸侯讨还。”
荀攸用力摇摇头,重重1叹。
“如此伤敌1千自损8百之事,乃智者所不为也。”
【作者题外话】:步练师玩的,仍是香帅传奇的那个古老梗。
东吴将领得到授兵后,可以自募丁壮,扩充部曲。
然而…
招募来的兵勇,是否能够顺利充军,需要得到统治者的预先审核。
《凌统传》记载,“凡统所求,皆先给而后闻”。由此可见,“先给而后闻”是凌统的特权;至于其余将领在招募兵员时,必须先使孙权“闻之”,之后才能“自给”。
凡(凌)统所求,皆先给后闻。(凌)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吴书凌统传》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凡(凌)统所求,皆先给后闻。(凌)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吴书凌统传》
《陈表传》记载,孙权曾赏赐陈表“复客”,即免税免徭役的奴仆,而陈表认为这些复客“皆堪好兵”,希望能够用之补充军队。
初,(陈)表所受赐复人得2百家,在会稽新安县。(陈)表简视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陈让。--《吴书陈表传》
但是,即使这些复客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陈表仍然不敢直接将他们充军;必须先上报孙权,在获得批准后,才敢“料取以充部5”。
(陈)表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锐以为僮仆,非表志也。”皆辄料取,以充部5。--《吴书陈表传》
由此可见,在控制将领募兵的环节上,东吴的审核制度是相当严格的。
1言蔽之,孙权即便给某将领1万部曲额度,此人也极可能实际只有1两千部曲。
即使存在“虚授”与“严控报备”的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吴还是出现了许多将领势力膨胀、尾大不掉的情况。因此,孙权偶尔会动用雷霆手段,直接夺兵,即废黜授兵将领的宗族继承权。
对待功高震主的将领,孙权会夺兵。当然,为了稳定局面,往往是在将领死后才夺兵。
比如周瑜死后,其部曲没有被宗族子弟继承,而是被转授鲁肃;鲁肃死后,其部曲则被转授吕蒙。
(孙权)拜(鲁)肃奋武校尉,代(周)瑜领兵。--《吴书鲁肃传》
鲁肃卒,(吕)蒙西屯6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吴书吕蒙传》
注意:周瑜死后,其侄周峻仅“领吏士千人”,数量远不及周瑜的授兵额度(兵2千)。
周峻死后,其子周护复遭夺兵,见《周瑜传》。
虽然周瑜与鲁肃死时,直系子弟幼弱,但旁系子弟尚在,完全可以效法孙贲代替孙坚领兵(侄代叔父)。
(孙)坚薨,(孙)贲摄帅馀众。--《吴书孙贲传》
比如凌统死时,2子幼弱,部曲也曾被转授他人;但凌烈与凌封成年后,则重新继承了亡父的部曲。两相对比,周瑜与鲁肃的子弟,并无此待遇,可知是被刻意夺兵。
(骆统)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3千人。及凌统死,复领其兵。--《吴书骆统传》
(孙权)追录(凌)统功,封(凌)烈亭侯,还其故兵。后(凌)烈有罪免,(凌)封复袭爵领兵。--《吴书凌统传》
对待骄纵不法的将领,孙权也会夺兵。
甘宁、潘璋2将,生前骄横放纵,屡次违抗节度,孙权出于爱才的缘故,未加追究。2人死后,孙权以甘宁、潘璋子弟犯法为由,夺其所领兵马。这种情况非止1例,可知是孙权的惯用伎俩。
(甘)宁卒,权痛惜之。子(甘)瑰,以罪徙会稽,无几死。--《吴书甘宁传》
(潘璋)数不奉法。监司举奏,(孙)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嘉禾3年卒。子(潘)平,以无行徙会稽。--《吴书潘璋传》
张昭作为文吏之首,也曾得到授兵。不过在孙权称帝后(229),张昭麾下的兵员遭到尽数褫夺。
(孙)权既称尊号,(张)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吴书张昭传》
故主未死而遭夺兵,并不多见,张昭属于特例。
此事可能与彼时张昭失宠的历史背景有关。仅作猜测。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陈寿修史,比较喜好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这1点是史家共识,固无足论。
实际陈寿的“炼字”功力相当深厚,他对动词的运用达到了1个匪夷所思的水平。
比如描述“不以道终”的重要人物,陈寿绝对不会用常见的“崩”、“薨”,他1般会用“卒”来隐喻传主的非正常死亡。
比如魏帝曹髦、曹丕甄夫人、曹叡毛皇后、吴丞相6逊等人,均是以“卒”字收场。事实上,上述人物确实都是死于非命。
5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2十。--《魏书高贵乡公纪》
丁卯,夫人甄氏卒。--《魏书文帝纪》
庚辰,皇后毛氏卒。--《魏书明帝纪》
8年春2月,丞相6逊卒。--《吴书吴主传》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8年春2月,丞相6逊卒。--《吴书吴主传》
注意:“卒”也可以用于描述正常死亡。
但皇帝之死用“崩”,皇后、丞相之死用“薨”是修史常例,不应违背。
由此可知陈寿是刻意为之。
因此,陈寿用“纳”来记述2桥的婚姻,本身就是隐喻2人的妾室身份。
防汛之中抽空写下作者的话,还要继续忙碌,
所以,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