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盲夏侯是曹魏元勋,还参与了荥阳之战(190)等“奠基性质”的革命事业,建安元年(196)天子东迁,何等大事,夏侯惇不可能没有升迁擢拔。
失载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其人履历不方便录入史书。
《夏侯惇传》的缺载问题,几乎是《魏书》中最严重的。
一个屡战屡败、还被绑票的独眼将军,靠着屯田一路“都督二十六军”,甚至成了曹魏“首任大将军”,根本是天方夜谭。
若当真如此,夏侯惇如何服众?
五子良将都是傻子不成?
然而,偏偏许多小学生们,还真就信了!
可笑不可笑?
首发&:塔>-读小说
真相是:
夏侯惇的军功记录,无疑遭到抹杀。
司马炎登基后曾公开感叹:“夏侯惇的功绩、可以百世流传”。
(晋武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晋阳秋》
然后…司马炎令陈寿隐去夏侯惇功绩!
如果按《惇传》所载、其功绩基本都是“典农”…
一个在军界打拼了三十年的老将,“负土做陂”能算功绩?
司马炎必定读过当时的一手史料,他口中的“功”,必指代“军功”。
因史料所限,咱们只能略作猜测。
夏侯惇早期的军功,恐怕绝大多数都与袁绍有关,故不好录入史书。
塔读@-读小说
《三国志》袁绍的本传只有三千字,而《后汉书》则达上万言…
只是苦了四处搜寻史料的范晔。
小学生们,都长长心吧!
不算跑题,因为荥阳之战,本身也是被歪曲的历史。
所以,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荥阳之战的参战者有如下诸人:
(1)袁绍
《九州春秋》记载,董卓入京不久,“袁、曹二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
未久而袁、曹二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九州春秋》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魏书曹洪传》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互文见义,可知卫兹与五千兵马,其实就是张邈集团的代称。
说得再直白一点,不是卫兹率五千兵马,分明是张邈本人率军作战!
只不过张邈后来与曹操分道扬镳,大义不终(见《吕布传》);
而卫兹、卫臻父子显赫于魏廷,因此张邈的功绩被一笔勾销,尽数归于卫兹。
(3)袁术
曹丕在《典论》中曾记述汉末故事,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典论》
曹丕的叙事可与司马彪的记载互参详略。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中的“兖州”,无疑指陈留太守张邈、陈留人卫兹与泰山人鲍信;
“豫州”的指代则相对宽泛。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豫州之师”可以指出身豫州沛国的曹操。
不过曹操自离开洛阳,便直奔兖州陈留投奔张邈,并未返回豫州老家,所以不能算豫州之师。
(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陈留)己吾(县)。--《魏书武帝纪》
而且曹操手下的五千兵马全数来自张邈、卫兹的赞助,因此曹操只能被归入“兖州之师”的范畴。
豫州也可以指代出身汝南的袁绍、袁术兄弟。
不过鉴于“河内之甲”指袁绍,因此“豫州之师”更有可能指代袁术。
(袁)绍与王匡屯河内。--《后汉书袁绍传》
考虑到袁术曾表举孙坚为豫州刺史,而孙坚北伐时曾多次与董卓集团作战,“豫州之师”便有很大概率是指袁术、孙坚集团。
(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吴书孙破虏传》
(4)鲍信
首发&:塔>-读小说
骑都尉鲍信也是荥阳之战的重要参与者。
在《魏书》记载中,鲍信与鲍韬“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三千余乘”,响应曹操的号召。
(鲍信)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三千余乘。是岁,太祖始起兵于己吾(陈留郡陈留县隔壁县),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王沈《魏书》
此处关于兵员数量的记载,无疑令人难以置信。
鲍信一介离任的地方豪强,仓促之间根本不可能聚集起数万之众,遑论三千余乘战车。
实际鲍信事迹的书写,与前文提到的卫兹有相似之处。
鲍信之子鲍勋显赫于魏廷,正如卫兹之子卫臻显赫于魏廷一样。
《魏书》出于美化当朝名臣的考虑,把卫兹、鲍信塑造成“从龙有功”的正面人物,并不奇怪。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汉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勋父信,灵帝时为骑都尉。--《魏书鲍勋传》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魏书卫臻传》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1】
【6】
【6】
【小】
【说】
更何况如果鲍信真的有二万兵马,曹操在荥阳大败之后,便没有必要远赴扬州丹阳募兵,直接从鲍信处补充兵员即可。
由此可知,鲍信所谓的数万兵马,当为关东联军之中的公产(即“兖、豫之师”),绝非其一人所有。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魏书武帝纪》
按记载,鲍信兄弟也参与了荥阳之战,结果鲍韬阵亡、鲍信负伤,与曹操一道狼狈奔走,仅以身免。
汴水之败,(鲍)信被疮,(鲍)韬在阵战亡。--王沈《魏书》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魏书武帝纪》
鲍信的“两万兵、三千车、七百骑”自此不见记载,无疑全数败殁,可知此役相当惨烈。
如果荥阳之战的参战者真的仅有曹操的五千兵卒,那曹操必被徐荣阵斩,断无生还机会。
照此论之,刘岱、张超、臧洪、乔瑁等人应该也有各自的军事任务,绝非作壁上观之辈。
只不过《魏书》出于突出曹操功绩的考虑,对其余诸侯的事迹记载不甚详细、甚至刻意抹杀。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由是推之,对官渡之战的记载,诸君还敢信几分?
这都不过是事后归因、对记忆重新构建罢了!
下一章,咱们聊一聊徐荣一方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