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倩影依红帐,佳人喜武装下(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1608 字 2023-07-31

其一是陆逊并非陆氏嫡支,而是疏脉。

陆氏的正支陆康被孙策所杀,陆康之子陆绩又被孙权流放。

因此孙权擢拔陆逊,不仅没有危险,还可以借此“市恩”,缓解双方关系。

袁术与(陆)康有隙,(孙策)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陆)逊年长于康子(陆)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吴书陆逊传》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孙权统事,辟(陆绩)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年三十二卒。--《吴书陆绩传》

其二是陆逊懂得审时度势。

黄武二年(西历223),陆逊曾以大将军身份,与丞相孙邵一起上表劝进,这无疑是一种诚心屈服的政治表态。

丞相孙邵、大将军陆逊,率群臣上表称天命符瑞,劝(吴)王即帝位。--《建康实录》

其三是陆逊娶孙策之女,结为姻亲。陆逊此举,不仅化解了昔日的家族宿怨,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政治地位。

陆逊出任丞相,一度受宠,但很快又失去孙权信任。原因大抵也可以归纳为三类。

其一是政见牴牾。

在政治问题上,陆逊主张“德政”。需要注意,“德”在魏晋时代,是“名士”的代名词,隐喻门第阀阅。因此陆逊此举,实际是在维护江东豪强的利益。

注:“德”的释义,见柳春新《曹操用人政策考实》。

孙权一贯主张以法御下,对此十分反感,遂借用曹魏案例加以反驳,还骂陆逊“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闻(曹叡)任陈长文(陈群)、曹子丹(曹真)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伯言(陆逊字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吴书诸葛瑾传》

其二是军事战略冲突。

在军事问题上,陆逊主张“限江自保”,孙权则念念不忘“竟长江所极,僭号帝王”,因此双方又结下矛盾。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指吞并益州),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吴书鲁肃传》

孙权其人,是很有些自负色彩的,他一生不曾郊祀(曾祀南郊,不祀北郊),理由竟然是“不在土中,施此何为”。

(孙)权曰:“郊祀当于土中,今非其所,于何施此?”--《江表传》

所谓“土中”,即天下正中,指洛阳。可见孙权一生都在梦想混一全国,他晚年甚至一度准备“亲征辽东”,偏执到不可理喻。大风小说

(孙)权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指公孙渊)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江表传》

其三是介入立嗣之争。

陆逊先后出任孙登与孙和的辅弼之臣。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陆逊死后,孙权擢拔步骘为丞相。

赤乌九年,(步骘)代陆逊为丞相。--《吴书步骘传》

步骘出山,可以视作孙吴国策的一次回溯逆流,是淮泗集团再度占据上风的政治隐喻。

步骘出身徐州广陵,是淮泗集团的首脑人物。

步骘同族侄女步练师是孙权宠妃。

步练师二女孙鲁班与孙鲁育,一嫁全琮,一嫁朱据。

吴主权步夫人,临淮淮阴人也,与丞相(步)骘同族。--《吴书步夫人传》

在二宫案中,步骘、全琮皆党附鲁王。

鲁王集团由江北地主构成;

太子集团则由江东豪族组成。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可知“二宫案”实际是淮泗与江东两党的政治厮杀。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通语》

虽然最终结局是孙和被废,孙霸赐死,但代替陆逊的却是步骘。

不难看出,孙权的态度,实际是扶持淮泗武人,打压江东土著。

步骘之后,朱据代为丞相。

(赤乌十二年四月)丙寅,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燎鹊以祭。--《吴书吴主传》

朱据出身吴郡四姓,属于江东集团成员,但他本人是孙权的女婿,而且在任未久便因为卷入“二宫案”而遭赐死。

需要注意,朱据是孙和党羽,孙和背后是江东集团。

因此朱据赐死,反映出孙权对江东集团的打压。

遭二宫构争,(朱)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吴书朱据传》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步骘与朱据在丞相任上时间极短,政绩未显,便无功而逝。

然而孙权临终时(252)的辅政大臣人选,充分体现出扶持淮泗集团的意图。

孙权临终时的辅政班子,由诸葛恪、滕胤、吕据、孙峻、孙弘五人构成。

其中诸葛恪出身徐州琅琊,滕胤、吕据出身豫州汝南,孙峻是宗室,孙弘出身扬州会稽。

权疾困,召(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吴书诸葛恪传》

可以看出,孙权临崩,辅政班子实际是以淮泗人和宗室为主导,江东出身者,竟然仅有孙弘一人。

更不必说,孙权刚刚驾崩,诸葛恪就发动政变杀了孙弘(见《诸葛恪传》),把唯一的江东因素也剔除掉了。

江东集团与淮泗集团的政治争斗,由来已久,贯穿半个世纪,与孙策、孙权相始终。

从孙权时代的五任丞相而论,孙邵代表着淮泗力量,也是草创之初的奠基人物。

顾雍与陆逊的上台,则代表着孙氏与江东豪族的和解与合流。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顾雍因为品性谦退得以善终;

陆逊与孙权的政见不和,又深度参与夺嫡之争,因此惨遭赐死。

步骘代陆逊上台,代表着淮泗力量的再度抬头;

步骘之后的朱据,因党附太子惨遭赐死,亦反映出孙权对江东人物的打压。

从孙权临终的辅政班子来看,他对江东集团可谓严密防范。

辅政的五人之中,竟然仅有孙弘一人是江东出身;

更不必说孙弘随即被诸葛恪所杀。

可见两大派系之间的冲突,由来已甚,趋于失控。

(孙)弘素与(诸葛)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孙)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孙)峻以告恪,恪请(孙)弘咨事,于坐中诛之。--《吴书诸葛恪传》

从孙权晚年的一系列举动看,他无疑重新思考过东吴的未来。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最终孙权决定舍弃江东集团,支持淮泗集团,构建起“后孙权时代”的政权架构。

即宗室成员(孙峻、孙綝)与淮泗武人(诸葛恪、滕胤、吕据)共同分享权力。

至于后来统治阶层内部相残,宗室专权,就非孙权所能逆料了。

彼时其人已经完犊子了。

丞相是百僚之首,因此丞相的选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权内部势力的盛衰兴废。

孙邵、顾雍、陆逊、步骘、朱据的沉浮史,清楚描绘了江东两大政治派系的兴废盛衰。

平心而论,孙策根本玩不转如此复杂的政治生态。

在曹操虎视眈眈之下,孙策很有可能步公孙瓒之后尘。

所以,孙策遇刺身亡,绝非偶然。

其实,所有的偶然,都是蓄谋已久的必然。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众所周知,自古至今,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若非孙权,孙氏焉能立足孙吴始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