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朱棣悠悠说道:“朱高炽洪武二十八年被立为燕王世子。在朕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期间,守北平城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
朱棣看了看朱高炽接着说道:“永乐二年,朱高炽被朕立为皇太子,不久朕开启第一次北征鞑靼,后世之人戏称真正的皇帝是朱高炽,朕只是他的征北大将军!”
朱高炽一听吓的跪下说道:“父皇,儿臣……”
“安静!”朱棣怒斥一声,众人无话。
朱棣看着跪下的三个人接着说道:“朱高炽监国期间朝无废事,天生尊儒好学,为人谦虚有礼,性情儒雅,在文臣中深得人心,而从他立为世子开始,一直小心谨慎,从未有过任何过错,和他不法行为不断地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形成对比鲜明。”
“朱高炽在监国时期面临其弟朱高煦、朱高燧的谗言以及夺嫡威胁,虽然小心谨慎,但他为政宽厚,每次都赦免许多无辜得罪的犯人,并减轻罪罚,每一次多让朕十分生气!”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朱高炽登基,年号“洪熙”,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明惠宗朱允炆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
“朱高炽,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而朱高炽因为长期的-操-劳导致身体不适,在洪熙元年五月,去世,终年48岁,庙号“仁宗”,传位长子朱瞻基。”
等朱棣说完,朱瞻基和朱高煦就看了看朱高炽,刚刚想说些什么就听见朱棣接着说道:“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死后,朱瞻基即位。”
“宣德元年,朱高煦在乐安州,闻朱棣崩,蠢蠢欲动,10个月后,明仁宗又崩,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奔丧,即阴谋从路上伏击,因仓促而未能得逞。明宣宗对朱高煦仁至义尽,但其仍没收敛,于宣德元年8月起兵反叛,打“靖难”之名。”
“明宣宗召群臣应对,有提议派阳武侯薛禄前往征讨,而大臣杨荣则主张亲征,夏元吉也表示赞同,明宣宗定夺,率三大营五军将士亲征朱高煦。明宣宗一面派人到乐安城宣诏,晓以利害,令其投降;一面大军直抵乐安城下,重重围困。朱高煦被迫出城向宣宗请罪。朱高煦之乱遂平。”
“朱瞻基没有杀朱高煦,但是在朱瞻基来看朱高煦的时候朱高煦竟然使用扫堂腿把朱瞻基绊倒,朱瞻基便命人把大缸扣在朱高煦头上,他举着缸到处跑,朱瞻基忍无可忍,最后用火烧死了朱高煦。”
“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
“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在宣德三年修建永宁、隆庆诸城。”
“宣德十年,朱瞻基因病逝于乾清宫,被妖后孙若薇修改圣旨让朱祁镇即位,也让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之权渐重,朱祁镇正式即位,次年改年号“正统”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王振为邀功讨宠,怂恿朱祁镇率军亲征。在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妖后孙若薇求助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首都保卫战胜利。在朱祁镇回朝后,于景泰八年,妖后孙若薇暗杀景帝的皇后和儿子,朱祁镇联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复位称帝。”
“同年在妖后孙若薇的支持之下,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而重用宦官曹吉祥、李贤、门达、逯杲等奸臣。导致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
“你们说这妖后孙若薇,杀不杀得?”朱棣说完就看向几人。
“杀得!”朱高炽说道。
“该杀!”朱高煦说道。
“………”朱瞻基久久不语。
“那接下来就说一说,老二你……”朱棣还没有说完就见朱高煦拔出一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