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另外一份书评,我很喜欢。---酒徒
民族与国家的强盛之路,荆棘重重--酒徒作品与我个人的观点
近期,读了酒徒的《家园》、《开国功贼》、《指南录》、《明》等作品,感觉作者对民族与国家的发展思考了很多,并借小说表达了关于中华民族如何强盛的方法。这几部小说有的是接近于历史小说,有的是穿越后的架空历史,但都是尽量贴近实际状况,就算架空也没有那么多的yy成分(有读者认为,这些作品还是存在yy的,只是非与个人的能力直接相关,所以读来没有那么多的酣畅淋漓,但却格外地引人深思。
酒徒借小说人物对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盛衰不断循环的缘由进行了思考(穿插在小说章节中的作者自述,更直接表达了其个人的思考与观点,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也许与酒徒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太一致:
1民族、国家与皇权的关系—理想是什么?
在酒徒看来,民族与国家是可以划为等号的,当然,这个民族是指的整个中华民族,包含各个狭义的民族,只要是认可同一个国家概念的就行。皇权实际上就是代表政府啦,只是为现实讳,不说那么明白而已。这个皇权实际上只应是人民的代表,行使管理社会的职权。因此,在理想的状态下,各族人民、各类人群相互间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人不具有特权,尤其不因人的出生而分阶级;这样的平等关系、相互尊重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共同推选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并赋予政府相应的权力,而政府应当真正地向人民负责,提供尽量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出人主观能动性的优势,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不断发展、迅速强大。
对于这一观点,我是赞成的,想来绝大多数人民也是赞成的。只是可惜,自古以来,这样的理想状态似乎从未实现过。尤其在古代中国,民族、皇权、血脉等直接将人民分级分类,大部分人被视为草芥。
很明显,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看得比较清楚,无论是对历史上的英雄也好,还是对长期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劳苦大众也罢,都持比较谨慎的怀疑态度—包括对其立场、动机、见识、能力等多方面的怀疑。所以,这些作品没那么多的浮夸,看起来比较实际。
2从现实到理想的路径—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从这些作品看来,酒徒大大自己是对理想的完美实现不抱任何希望的,只是追求尽量接近于理想。如何实现呢?真实历史上的此类改革的途径不外两大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可行吗?酒徒是持悲观态度的,历史上好像也找不到这样的成功案例,戊戌变法之类的都以失败告终。自上而下似乎只是改朝换代的手段,实际上只是换了一个皇帝、换了一帮官吏而已。自下而上是否可行呢?看起来现代民主的实现都是通过此种途径,酒徒也对此抱有希望。
对此,赞成酒徒的观点。作为上层,具有非常大的既得利益,具有维护其特权以保障和扩大既得利益的必然性。至于上层之间的相互斗争,不过是特权和特权所带来的既得利益的转移,而非特权的消灭。甚至像朱元璋这样的底层起义者,也不过是建立新的特权人选,与特权的消亡无关。因此,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祈求上层本身自毁特权,是不具有任何可能性的。这不排除上层中个别人愿意放弃特权、促进改革,但单纯这样的努力完全是不可行的,例如戊戌变法。
这样看来,只有自下而上的改革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真实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资本主义革命、共产主义革命都是如此,消灭血脉、经济状况等所带来的特权。虽然这些革命并没有完全消除特权,但至少相对而言迈进了质变的一步,就是尚存的特权基本上都成了潜规则,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地行使、强调特权。但是,并非自下而上就必然消灭特权、接近理想。例如明、太平天国等,都不过是特权阶层换拨人而已。
(待续
3求变的方式—改良还是革命?
自下而上具有打破特权、接近理想状态的可行性,但具体实施的方式是可以分为较温和的改良和较激进的革命两类的。哪种更合适呢?对于古代中国,酒徒明显是倾向于前者的,《明》、《指南录》所表达的内容都是如此。推测原因,可能在于激进革命对人民的损害是酒徒所不愿见到的,所以在架空历史的小说中选择了改良的路线,这可能是酒徒作品中最大的yy成分了。我以为,现实不一定具有小说中设定的各种允许渐进改变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了经济、人文、政治、军事等更个方面。
真实历史中,君主立宪之类的温和改良与激进血腥的大革命并存,不知各占的比例如何。想来酒徒对此也有深刻认识的,只是不想看到革命血腥的一面,所以假借小说yy一下。
(待续
4从点到面连锁反应—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