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当头一棒(2 / 2)

组长方太建按开话筒,清了清嗓子,“谢谢魏国教授,大家看有没有什么意见?”

来自东胜神洲的4个专家内心正在纠结着。

因为开会前赵院士已经打过招呼了,而且魏国讲的也很不错,项目看上去完全没有问题,但观察者联盟委员会的意见,是一定要找出点毛病来。

坐在最头上的王专家是支持这个项目,他按开话筒,打算第一个发言。

在这样的评审会上,发言的次序也很有讲究。

如果第一个发言的是德高望重的人,他表明了看法,基本上可以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后面的发言人要么为了面子不会反对他的意见,要么只提一些边边角角的小问题。

就在王专家要开口的时候,方太建说话了,“我先来谈谈吧!”

众人都看向他,毕竟组长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方太建低头看了看自己面前的稿纸,然后看向魏国。

“我有几个小问题,先问一下。魏教授,你从事轻微子观测工作多少年了?”

魏国答道,“从本科生开始跟着栾宇教室,就接触到轻微子的工作,然后硕士博士连读下来是5年,博士毕业也将近四年了。”

方太建微微摇头,“还是有点太年轻呀。”

他故意点出这个问题,暂时没有评论,毕竟超级探测器这么大的项目,交到这样一个年轻人手里面,到底能不能完成,是要打个问号的。

“你都有哪些具体的观测经验?”

魏国没想到组长的问题不是针对技术方案,而是针对自己的,不由一愣。

“刚才在报告里已经简单介绍,我曾经参观过西牛贺洲的深坑观测站,也详细了解过冰立方观测站,在项目方案编制过程中,也与深湖观测站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此外,我还在东胜神洲的众多射电望远镜和天文台开展过有关工作。”

“呵呵。”

方太建发出一声冷笑。

“你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吗?”

魏国愕然,不过还是老实答道:“项目原本的负责人是栾宇教授,因为他在野外踏勘中失踪了,所以负责人换成了,有一定的经验,而且方案的框架是栾老师的,我这几年也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有信心把项目做好!”

方太建此时却一脸冰霜,与报告开始前那种友善的表情截然不同了。

“我不认为你能完成这样庞大的项目!”

这句话的杀伤力是很大的,相当于否定了项目,要不就是更换负责人。

紧接着,方太建继续道:

“这样庞大的工程,我估算了下,工程量大概是冰立方的三到五倍!虽然在方案里解决了3英寸光电倍增管,而且有了比较完善的液闪配方,但我认为这个方案还是不可行的!

首先,项目负责人经验不足,难以协调这样的大项目,毕竟干工程不是写本子。

第二,虽然有了技术方案,但工艺难度很大,比如,用来装满透明液闪的有机玻璃球,如何安装到地下空间?东胜神洲具备这样的技术条件吗?

比如,这2吨的化学液体,要求灰尘量不能超过8克,施工团队能达到这样的精度吗?

比如,为了让观测尽可能的没有盲区,光电倍增管防护罩之间只能有3毫米的间距,施工难度很大,工人们能完成吗?”

方太建一口气罗列了许多施工难度问题。

无异于当头一棒!

魏国在台上只感到有些站立不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