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郑大记者听得目瞪口呆,小嘴都成o形了,常闲看看日头道:“今儿不早了,哥们从鬼市到晓市,一直这么斗智斗勇的有点乏了,就到这里吧!“
看郑芒还有些没尽兴,常闲指指前面道:“看到那哥们了没?“
手指处在十米开外,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腋下夹一公文包,两手交叉围在自己的肚腩上,一派龙行虎步的样子,一看就是非富即贵的成功人士。
此人后面跟着一戴着眼睛的年轻小伙,尽管那男子显得不耐,没有好脸色,那小伙也一直腆着笑脸跟在后面,颇有些不离不弃的意思。
“瞅着了,就一二皮脸嘛,怎么了?“
郑大记者对这种没脸没皮的人可是没有好语气。
“也别小看他们哈,他们叫“跟屁虫儿”,被他们祸害的人可是不老少。“
常闲开始收拾自己的家伙事,跟郑大记者摆摆手道:“下次吧,我们找个时间去茶馆听相声,我再跟您絮叨絮叨这跟屁虫的事儿!“
“嘿!怎么就下次茶馆喝茶听相声了?”
郑大小姐看着常闲挺直的背影慢慢远去,跺了跺脚,自己都没发现,这样的小女儿态在自己这假小子身上可是很少见的。
要是常闲听到的话,也会觉得冤枉,茶馆听相声不是早先就说好的吗?他待人接物习惯性的留个尾巴,为下次的联系留下由头,这是营建人际关系的小技巧,每一步都显得很自然,关系就是这样一步步加深的,只是他这习惯性的做法遇到女关公会有什么结果就不好说了。
不要问西湖道西湖里在哪里,问就在津门nk区,跟南开大学近在咫尺。
常闲下车将自己的黄色二手大发停好,满意的拍了拍有些掉漆的车门,这老伙计还算给力。
这辆被人称为“黄虫”的津门大发曾经是北方诸多城市街道上的一道风景,最常见的就是“面的“。
当年中央台“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的广告响彻大江南北,火的时候全国各地到津门购买华利大发面包车的人,几乎住满了津门的一条街。
不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一系列新的车型如夏利、富康、捷达的出现,“夏天热,冬天冷“的大发颓势尽显,前年干脆就停止生产了。
津门的街道窄,大发转弯方便,停在路边也省地。而且大发结构简单,承载能力也很强,既能拉货又可以拉人,使用起来特别方便,有这么多的竞争优劳,常闲本想花个三四万入手一台新车,但是由于大发停产,只得花了一万五买了这台二手货。
“胡嫂,大碗牛肉米线,辣!“
小区外公路边有个挂着“牛肉板面“的摊位,常闲过去拉开一条塑料凳坐下,对炉子旁边的大嫂说一声,再扭头对旁边五米外的一个年轻汉子喊道:“大崔,俩烤肠,一鸡蛋!“
“好的!“
那边的汉子欢快的回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