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叫倭国,所以最初把来自日本的强盗叫做倭寇。
但倭寇只是一种泛称。
倭寇里面夹杂着日本的武士、海盗、浪人以及中国境内大量的商人、悍匪、无业游民等等。
与大明同时期的日本又进入动荡的战国时代。
土地被获胜的一方不断兼并。
大量失去土地的落魄的日本人走投无路,加入了倭寇的队伍。
日本各路诸侯互不隶属,各藩的领主贵族,对倭寇不仅没有有效管制,甚至有些还加以纵容。
中国这边,自朱元璋以来就开始实行禁海的国策。
朱元璋下令“寸板片帆不许下海”。
其实就是朝廷禁止百姓与外邦进行海上贸易。
私自造船的,私自出海贸易的,都会被重罚。
只允许官方的朝贡贸易存在。
但这样根本难以满足贸易需求,于是就出现了大量沿海商人勾结倭寇的现象。
一些迫于生计的沿海渔民、游民、地痞、流氓纷纷加入倭寇的行列。
一些官贵家、商户、丢了官的小吏、不得志的儒生还给倭寇暗中送信,引导其入侵沿海的州县,捞取好处。
倭寇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
其中真正来自日本的倭寇可能不到一半。
正所谓: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之盗尤易,去中国衣冠之盗尤难。
有了中国官贵的策动谋划,有了奸商群盗的勾连挑拨。
倭寇从最开始的走私逐渐发展到后来明目张胆的劫掠。
到了嘉靖时期,大明的海防也退化得形同虚设。
战船数量严重缺乏,士兵战斗力也差强人意。
早已不复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景象。
这种几乎置海防于不顾的政策等同于国门大开。
以至于让倭寇的烧杀抢掠到达了肆无忌惮的最高峰。
南至广东、福建,北至山东、辽东。
万里海疆处处遭到倭寇肆虐。
特别是江浙沿海地区,首当其冲,逐渐变得千疮百孔。
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海禁呢?
应该有多种的复杂的原因。
朱元璋赶走了蒙古鞑子,建立了大明,强化了君主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对地方上的控制也得到空前的强化。
在对外邦的交往中,为了掌控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的朝贡勘合贸易。
至于民间的私人的出海贸易,一律禁止。
只要想掌控对外贸易,海禁的政策迟早会实行。
再者,当时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海盗横行,对明朝造成了安全上的威胁。
倭寇从元朝就开始劫掠东南。
洪武年间,宰相胡惟庸图谋造反,朱元璋杀了三万多人,这就是骇人听闻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其中的一条罪名勾结倭寇,图谋反明。
倭寇成了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害怕其余人有样学样,私通外国来反对大明。
除了倭寇还有海盗。
海盗大多是被朱元璋打败的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余势力。
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各路诸侯争天下。
张士诚主要盘踞在江浙、安徽一带,手上几十万兵力。
方国珍盘踞在浙东,水师实力强大。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方国珍盘踞在浙东,水师实力强大。
张士诚、方国珍被朱元璋攻灭后,两个人的残余势力流亡到海上各个岛屿建立据点。
继续抵抗朱元璋的大明政权。
这些反对势力还和倭寇势力勾结,经常一起配合着上岸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