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敦煌(1 / 2)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5998 字 2023-07-23

第814章 敦煌

敦煌。

西出阳关无故人,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甚至大明朝一度被放弃的嘉裕关以西七卫地,长期被叶尔羌汗国统治着,回纥等也早随叶尔羌改信。。,被称为缠回。

皇帝在新年前,出嘉裕关,出玉门关,一路进了敦煌。

辽阔的大戈壁,连绵起伏的沙山。

目之所及,皆被白雪覆盖,一片沙海雪原。

月牙湖边,朱以海对敦煌有些失望。

这里曾有灿烂的汉唐西域敦煌文化,可如今几乎寻不到什么影子,尤其是大明放弃关西七卫后,敦煌联通西域中原的交通枢纽地位也不再了,尤其是在明朝,曾经汉唐时以汉人为主体的敦煌文明,也在历经西夏蒙元后,汉人零星稀落了。

“朕这一路西来,心中想的最多的是归义军。晚唐之时,张议潮推翻了当时吐蕃贵族在沙洲持续了六十年的统治,他建立归义军,此后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百万之家,在河西走廊持续了一百一十年,从晚唐一直到了北宋仁宗之时,何其了得?”

在隋唐之时,西域还有个高昌国,也是由中原汉人建立的,可相比之下比起这个归义军却相差甚大。

最让朱以海佩服的地方在于在唐末那个时候,张议潮能够在起兵夺取河西后,还能够入朝,可惜在那个时候,归义军的起义和内附,对于当时病入膏肓的晚唐朝廷来说,也是复杂万分的,他们既欣慰又忧惧,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

文安之陪皇帝坐在月牙泉边,

敦煌是一片绿洲。

四面黄沙,曾经这里也十分辉煌灿烂,是丝路要道,但后来玉门去伊吾、哈密已经不需要经过这里了。

这里也就此衰弱。

漫漫黄山堆积,似乎随时能把这片绿洲淹没,可神奇的是敦煌却千年长存。

“张骞出使西域,向汉武帝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汉武帝元鼎六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至今一千七百六十一年也。”

“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陪坐在一旁的洪承畴笑着开口,“下官来河西后,倒是听说过另一个说法,据说敦煌并不源于汉语,山海经中敦薨是敦煌最早称呼,而敦薨是当地土著语音译,据本地的一些传说,敦煌本是都货罗之译。

都货罗便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都货罗也译为吐火罗。”

月氏人曾是西域一支辉煌的民族,他们躲避匈奴西迁到中亚,后来便建立了贵霜帝国,唐代的时候,在中亚还有吐火罗国,大唐还曾设立过吐火罗都护府,位置就在锡尔河流域和阿姆河流域,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的西北,以及伊朗的东北等地。

文安之则道,“敦煌曾经确实居住着月氏人,也还有乌孙人和塞人,更早则是羌戎在此游牧。”

匈奴人赶走了月氏人,占据了整个河西走廊。

然后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使整个河西走廊首次纳入华夏版图,增加了河西四郡。

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路。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到达安息,西至古罗马。

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

汉唐之际,还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了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越伊犁河,而至拜占庭帝国。

在汉唐时代,西域丝路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路线,也是最繁忙的国际贸易路线。

直到晚唐之时,先是吐蕃占据河西走廊,然后归义军收复沙州,一度统治河西十一州,后来收缩割据瓜、沙两州,历经张氏、曹氏统治百余年。在回鹘汗国灭亡后,大批回鹘流落河西走廊,最终归义军被沙州回鹘取代。

“朕以前读史书,总对汉唐之西域向往无比,可如今来,居然发现这里已经找不到半点汉唐的痕迹了。”

吴三桂在一边道,“陛下若想在敦煌寻访到汉唐遗迹,则只能去南边的莫高窟,那里有近千个石窟,里面有许多壁画、彩塑,也能看到唐宋的木构窟檐。”

朱以海也早闻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莫高窟的大名,据说在混乱的近代,有一位道士住在其中一个石窟里,有天意外发现了一个掩埋许久的藏经洞,里面有无数的经卷、图画。他上报县令,县令却嫌弃这些破旧玩意,他们知晓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些旧经卷图画,也不是什么名人字画后,便连点运去省城保存的路费也不肯出,只让那王道士封存起来。

那位王道士据说几乎是个文盲,本是湖北麻城人,后来在甘肃当了兵,为了谋生又做了道士,在那个乱世,县里让他一个半真不假的道士管理敦煌石窟。

这个王道士在石窟当家,做做法事之余,便是四处化缘,得到一些钱后,他就会找来一些当地的手艺一般的土匠人,用草刷蘸上石灰把洞窟里精美的佛教壁画给刷去,还会亲自抡大锤把佛塑给砸掉,然后用泥巴草杆堆起灵官之类,因为他是一个道士,住在佛教石窟里,所以想要改成道观模样,后来嫌弃一个个石窟太小,便想用锤子打通,结果意外砸出了一个藏经洞。

他不识字,拿了些去给知县看,知县找人鉴定,有人认为这些历经千年的东西很有价值,是文化瑰宝,建议运去省城保存研究,可知县听说不是什么名人字画之类的便连点运费也不舍得出,直接打发了王道士。

此时八国联军攻入,许多列国到处搜刮抢夺,后来一个姓蒋的翻译,他看懂了那些东西,然后告诉了一个西方掠夺者,那人从王道士手中以极低价格,骗走了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打包装箱就花了七天时间,最后装了二十九个大木箱,雇了五辆大车,用了十五匹马来拉走。

据说这笔交易,总共是三十英镑。

王道士还挥手向斯坦因告别,觉得这人很大方,斯大人是个仁慈大方的布施者。

朱以海一听到敦煌石窟就不由的想到了那个王道士、蒋翻译还有斯大人。

此时那石窟里,那万卷经藏,甚至唐僧三藏取回来翻译的经书,应当也还在里面封存着吧。

据说敦煌的石窟最早是在前秦建元二年,由乐僔和尚创凿洞窟,后来法良禅师接续创建,到北凉时期,这里形成了小型僧侣社区,最初这些洞窟只是做为隐士僧侣修行之所,后来发展为服务于附近兴起的寺院。

中国之于西域,当始于张骞,始于霍去病,经汉代的不断经营,才有了西域的丝路繁华。

后来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中原内乱,但西域依然还有许多汉人子弟。

前凉张骏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已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并,称做沙州。

唐代时曾在沙州城内常驻豆卢军三千三百,隶属驻凉州的河西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西域诸军回师中原,使的河西被隔绝,最终被吐蕃占领,在张议潮起义后,河西的汉儿们联合各阶层和各族,仍然坚守百余年,最终被回鹘占领。

再后来是蒙古西征,然后察合台汗国,再叶尔羌汗国。

明初驻防关西七卫的蒙古人东迁陇右,成了后来的裕固族,回鹘人随叶尔羌占据此地,成了信奉**的缠回。

不过到此时,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张勇、赵良栋、高进忠等左右先锋军反复扫荡,关西七卫的缠回或蒙古人,要么撤回北边,要么成了俘虏被运走。

曾经热闹的敦煌,一度显得有些冷清,只有一些先锋军。

后来皇帝下旨,先锋军就地转为屯镇,给所有将士赐田授地,甚至还给他们赏赐了些缠回俘虏为奴,把一些缠回女子给他们做妻妾,又把夺取的一些牛马等分授给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