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饥民
“当家的,你把我卖了吧,换点粮食给几个孩子们活命。”
徐州,运河边,刘氏实在饿的走不动了,可看着几个奄奄一息的孩子更加心痛。
高大的赵贵此时也瘦的皮包骨,这个山东大汉看着妻儿,沉默了一会,起身勒紧了腰间的草绳,“我再去找找老鼠洞。”
刘氏摇头,抓住了丈夫,“这么多人逃荒,这路上的老鼠洞早就被挖光了,去也是浪费时间,娃再没东西吃,就要饿死了,你把我卖了吧,卖了我,就能逃到南边去了,都能活。”
饥荒年间找老鼠洞,除了挖老鼠吃,也是挖老鼠储藏的过冬食物。虽然这几年北方的鼠疫横行,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许多人都说这鼠疫就是因为挖老鼠洞吃老鼠才染上了的。
但饿的要死的时候,谁又还顾的上这个呢。
只是此时,确实想吃老鼠也找不到了。
老鼠早被吃绝了。
草根树皮都扒光了。
“卖我吧,娘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虚弱的大女儿也才七八岁,却要求卖掉自己换粮食救爹娘弟弟妹妹们。
刘氏的眼泪已经流干了,可听到这话还是心如刀割的眼睛泛红。
“这贼老天,逼的人没活路了。”高大的山东汉子赵贵忍不住蹲下锤地。
这时同村的赵福一家凑了过来,赵福蹲到赵贵边上,“刚才有家人死了个孩子,五六岁,掩了。”
赵贵咬牙。
“瘦是瘦了点,但好歹也还有点肉,是饿死的不是病死的。”
赵贵低头。
“咱都要饿死了,顾不了那些了,咱们赶紧去偷偷挖了来,我看刚才埋的时候,有好些人都在盯着呢,晚了就没机会了。”
“那是别人的娃啊。”赵贵道。
“这个时候哪还能顾的这些,咱的妻儿都要饿死了,先活着,活着再说。”
赵贵瞧了瞧争相要卖掉自己给家人换粮的妻子和长女,痛苦的点头,他读过书,习过武,知忠义礼仪,原来家中也有几十亩薄地,家里甚至还有一个长工,农忙的时候还能雇佣几个短工,算是个日子还可以的自耕农。
农闲的时候,他还会带上长工进山里打猎采药,有时也贩点土产药材什么的,日子应当说可以。
生了五个孩子,三子二女,娃还小,却也听话懂事。
这样的生活本来是非常不错的,他甚至还能出钱让孩子去读书。
可这些年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灾荒不断,山东这个礼仪之乡更甚,早年有登莱叛乱,后有清军劫掠山东,再有民变四起,这个教那个会的起事,这个帮那个贼的劫掠。
赵贵家几代攒下来的那点家业,也一点点的往外变卖,今年遇灾卖几亩地,明年遇乱卖几亩地。
渐渐的长工也被迫辞了,地也越来越少了。
鞑子南下,本以为日子也许会安稳点了,可谁知这税赋摊派更多,三饷得继续交,还又新添了许多摊派。
日子过不下去,剩下的那点地种了产出还不够上缴,只能逃荒去。
半路上又遇兵、匪劫掠,于是最终成了真正的难民。
沿途越来越多的难民,大家都往南边逃。
可路上连草根都没的挖了,走不动了。
远处,有人登高呐喊,“这世道不让人活了,反了他娘的了,抢粮去,抢大户去,活命!”
无数饥民汇聚,饿的只剩下了一口力气的他们虚弱无比,却不愿意等死,逼急了,那就反他娘的吧。
就算死,也想吃饱了再死。
那边很快聚集了数百上千人,他们往城镇方向而去。
赵贵没去,他有老婆孩子,而且他读过书,很清楚这些手里只有一根打狗棍,饿的双腿浮肿的饥民,就算找到还有粮的大户人家,也未必能打的下一个地主大院。
这年头但凡还能留下来的大户地主,谁家都是几经加固,修高了院墙,甚至还建了碉楼,请了护院,买了刀弓甚至鸟铳。
一般的饥民是很难有机会的,除非是那种贼匪裹胁百姓的,才有机会,但那种是贼,他不想从。
赵福也没去,他还惦记着那个死孩子。
人饿急了,易子而食都有,何况是一个死人。那不是一个死孩子,那是一锅肉。
赵贵还在犹豫。
一边是饥饿的妻儿,一边是做人的最后底线。
吃了人,那还能是人吗?
“爹,我饿。”
五岁的二儿子虚弱的喊道。
赵贵终于下定决心,他拍了拍儿子,“爹去弄肉来,你跟娘先烧火。”
刘氏一脸麻木,她听到了丈夫跟赵福的话,可却跟赵福的妻子一样,并没有反对,在饥饿面前,已经顾不得那些了。她甚至愿意把自己卖掉,就为换上一二斗的粮食给丈夫和儿女们活命。
她也很清楚,饥荒时那些来买人的人,买的女人最后去了哪里。
年轻漂亮的还有可能是去给大户做妾,但像她们这样的妇人,绝大多数只有可能是去出卖皮肉,还是最低贱的那种。长的好的小姑娘,则可能被卖去养瘦马。
那是一个火坑,但她们也只能往下跳。
相比起来,吃死人肉,倒没什么了。
她拉过儿子搂到怀里。
赵贵对她点了点头,然后跟赵福一起去了。
没一会,他们回来了。
看到他们空空的手,刘氏和张氏都露出失望甚至绝望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