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武将,满脸恭敬的对着郭安禀报道。
“甚好!”
郭安微微点头,“覃舟,你家中可安顿好了?”
覃舟,原来是燕山卫的百户,在神机营建起之后,升为副千户。
而这次,征讨安南有功,升为千户。
此次,护送郭州那五千食户,并镇守郭州五年的主将,便是覃舟。
其三千军户,其中只有从神机营调出的两个百户,其余都是从大明各个军中抽调出来的。
“多谢公爷关心,末将家中都已安顿好!”
郭安微微点头,“你可告知家中一声,若是遇到什么麻烦,便可找海贸商会,或是给咱写信!”
“是,公爷!”
这次,覃舟没有拒绝。
几日后。
等到郭安给郭州购买的那些东西都送上大船,覃舟便带着大军,护送五千食户,往郭州而去。
终于走了!
随着这些食户离去,整个定国公府上都松了一口气。
“郭昂,这次,府上要给海贸商会送去多少银子?”
郭安对着郭昂说道。
郭昂连忙拿出一个账本,翻开看了一眼,这才满脸苦笑道:“回禀老爷,此次府上需要给海贸商会支付二十六万宝钞!”
“这么多?”
郭安一惊。
“回禀侯爷,这些其中,多是一些钢铁、铁具……还有各个工坊需要的那些器具……这些贵重!”
“付吧,付吧!”
郭安无奈的摆了摆手,“仅仅五千人,便费了府上三成钱财,那若是将那剩下的一万五千户补齐,那府上的钱财岂不是都不够?”
郭昂连忙劝道,“老爷且宽心,这次耗费这么多钱,主要是建工坊与药草耗费的多……
等到下一次,不需要购买工坊的物件,或是药材那些,便会花的少很多!”
“嗯!”
郭安微微点了点头,“你先去将那些钱财给海贸商会送去。
至于赚钱,也是要在多赚一些,营建郭州,后续也是需要花费很多钱财的!”
“是,老爷!”
……
“郭卿,已经进入夏季了,除了京师周边降了一些雨之外,河南与山东、山西、陕西的雨水,仍是少的可怜。
那些长出来的粮食苗,根本长不大!”
定海侯府内,朱棣躺在一张躺椅上,手握着一杯冰镇的酸果汁,一边喝着,一边悲天悯人的说着。
而一旁,郭安则好像有些没心没肺,眼中没有什么愁容。
“陛下,春耕之时,大明很多人都已经做好,大明大旱的准备。
但现在,看样子,老天爷至少还是降水的!
这种结果,已经是好了许多了啊……”
朱棣忍不住抬头,看了郭安一眼,“你倒是好心态!”
“陛下明鉴,微臣这也是无奈之举!”
郭安连忙一脸讪笑。
朱棣道:“这便是你所说的不内耗?”
郭安一愣。
朱棣则是继续说道:“你可是听说了?”
“敢问陛下说的是何事?”
郭安一脸惊疑。
朱棣淡声说道:“兀良哈三卫好像有些不老实了!”
“兀良哈三卫不老实?”
郭安一怔,随即嗤笑一声,问道:“陛下,这些蒙古人不老实,他们难道还想造反啊?”
朱棣眼中闪着异光,说道:“宁王也向咱上奏,想要派出两万兵将,出海去占上一处蛮夷之地!”
郭安大惊。
“陛下,难不成这背后是宁王?”
“不!”
朱棣缓缓摇头,“宁王是个聪明人,他不会,也不敢……”
郭安道:“那就是那些蒙古人觉得我大明要大旱,想要趁火打劫?”
“他们也想要建城!”
朱棣突然说道。
郭安愣住了。
半晌,才小声道:“陛下,这么说,这是那些鞑靼人惹出来事情啊?”
朱棣道:“今年,辽东并没有出现旱情!”
“不过,若是那些蒙古人想要建城,也可以!”
想了想,郭安道,“只要他们肯接受,与凉州城外,那些鞑靼人一般的待遇便可以了!”
朱棣问道:“若是他们不愿遣散大军呢?”
郭安一脸自信,“陛下,依照鞑靼人城池的情况,给那些兀良哈三卫的蒙古人来上一套,不知那些蒙古人能坚持几年呢?”
“甚好!”
朱棣仿佛下定了决心,沉声道:“既然那些蒙古人也想要城池,那就给他们。
另外,也给他们那么建造乳酪工坊,给他们鞑靼人那边所有的待遇!
朕倒要看看,在宁王的看护下,这兀良哈三卫最后,是否还会成为蒙古人最精锐的兵将?”
郭安轻轻一笑,“陛下放心,只要有神机营在,兀良哈三卫也只是一帮跑的快的蒙古人而已!”
朱棣又道:“燕王与宁王他们,也都给咱上奏,想要换上一批新的火器!”
“这……”
郭安闭嘴了。
给自己的大军换上最新的装备,这种事听起来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那也得看要换装的是何人?
一个是大明皇帝的嫡次子,镇守龙兴之地,还手握重兵!
另一个,则是大明善于谋略的宁王,也是手握重兵!
不管是哪一种,若是换上一些新的火器,都会极其不安。
朱棣可没打算放过郭安,“郭卿为何不语?”
郭安苦笑一声,道:“陛下,微臣却是觉得,现在,我大明北边并无什么边患,燕王与宁王统领的大军换不换火器,都无所谓!”
“嗯!”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便再次看着郭安说道:“若朕再在京师,建一军,如何?”
郭安毫不犹豫的回道:“陛下放心,微臣敢保证,微臣的神机营,仍是大明第一军!”
朱棣一愣,随即爽朗大笑。
“郭卿好是自信!”
郭安道:“只要陛下不从微臣的神机营内抽调将校,微臣便可这般自信!”
“甚好!”
朱棣一脸满意。
至于朱棣满意的是什么,郭安并没去深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