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说了这么多,可是你二人联合起来,想要建议咱开海的?”
朱棣一惊,连忙说道,“爹,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只是,说着,朱棣想起什么,脸色一苦,讪笑说道:“爹,其实,我也想开海。”
“开海?”
朱元璋脸色一沉,说道:“如果一开海,那些士绅商贾全都跑去了海外赚钱,何人来种植粮食?”
朱棣说道:“爹,咱北平府农场的那几个农家大贤,又改进了良稻,去年最高的良稻可亩产五百斤!”
“五百斤?”
朱元璋眼睛一瞪,忍不住激动道:“那良稻子在北平便可亩产五百斤,如若到了苏州与杭州,岂不是可亩产五百五十斤?
如果我大明所有良田上都种上此种良稻,那我大明岂不是再也不缺粮?”
“陛下英明!”
郭安下意识奉承道。
朱元璋又说道:“有了此良稻,那还要安南的稻谷作甚?”
郭安等道:“陛下,还有人嫌弃粮食少的?”
“也是如此!”
朱元璋微微点头,突然神情一凝,“你们还未告咱,如果那些人都跑出海经商,何人来种植粮食?”
朱棣下意识看向郭安。
郭安轻轻一笑,自信道:“陛下,只要我大明百姓不缺少粮食,他们必然会大量生孩子。
如此,只需二十年,我大明人口必然会多上一两成。
到时候,微臣还担忧,我大明的田地不够种的呢!”
“另外,海外也就那么大一点地方,可供商队也是有限的。
经商的人多了,就会开始不怎么赚钱。
到时候,自会有人不去冒险经商……”
“是这个理!”
朱元璋下意识点了点头。
见此,郭安心中一喜,再次说道:“陛下,武汉盛唐,为了那条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他们不惜穷兵黩武,也要控制西域。
西方也有繁盛的国度,只要与西方国度进行商贸,我大明便可得到源源不断的财物。
如此,哪怕是没有那些金矿银矿,我的大明应也不用去受困于从那些苦哈哈百姓们身上抠出来的田赋!”
朱元璋说道:“西方有帖木儿汗国堵着,我大明打通不了!”
郭安道:“陛下,微臣研究过,那条路上的丝绸之路不仅远,还荒凉。
但是,从大海上航行,一路经过数十个番邦。
或许不用抵达西方,仅仅这一路上的番邦,都可以让我大明,或是那些商贾们赚到海量的财富。
只需我大明对这些海上商贾征收税银,那我大明便又可得到海量的财物。
而且,那些商贾们还都会十分乐意!”
朱元璋眼睛一亮,“大海也能抵达丝绸之路的西方国度?”
郭安微微点头,“回陛下,可以抵达!”
朱元璋沉吟片刻,便直接说道:“咱同意开海!”
“陛下英明!”
郭安神色一喜。
朱棣也连忙道:“多谢爹!”
“只要一开海,如若咱大明有商贾被那些蛮夷劫掠,咱大明兵将便可为那些商贾讨个公道!”
“为了咱大明子民安全,咱大明应在各个番邦设都护府,派遣都督坐镇!”
“此事,你随意安排便可!”
朱元璋淡声道。
当初,他禁海,就是因为海外番邦每次派遣使臣来大明,只是带来一些土特产,而大明却是要回大量的金银财宝,这对大明来说,太亏了!
还有,海外还有倭寇,不停的侵扰大明!
现在,这一切都解决了。
而且,海外不仅有丰富的海鱼,还有各大钱财,便再无禁海必要。
“爹,你就放心吧,咱定不会让爹失望!”
朱棣满脸大喜。
朱元璋又道:“但是,日后你不可削藩!”
“爹,只要那些藩王不造反,我绝不削藩。”
朱棣一脸正色的点了点头。
只是,想起什么,犹豫了片刻,便又忍不住说道:“爹,我不敢瞒您。
我虽然不削藩,但我要对藩王的俸禄,要做出调整!”
“嗯?”
朱元璋顿时大怒。
“你这逆子,咱还没死呢,你怎么也学起了朱允炆,想要对你那些骨肉血亲下手?”
朱棣道:“爹,我与朱允炆不同!”
朱元璋怒瞪着朱棣:“有何不同?”
朱棣解释道:“爹,我算过,要是按照您给各个藩王制定的俸禄,不出百年,咱大明江山就要养不起那些藩王宗室了,甚至还要被那些藩王给拖垮!”
“这么几个藩王就能拖垮大明?”
朱元璋神色更怒,“你这逆子什么时候也变的这般绝情小气了?咳咳……”
朱棣连忙道:“爹,您先别生气,我给您解释一下,您就明白了!”
咳了一会,朱元璋紧紧盯着朱棣,“你给咱好好解释,要是解释不清楚,咱就趁着咱还活着的时候,再立一个皇太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