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潜龙出渊,徐州牧该换了(1 / 2)

第224章潜龙出渊,徐州牧该换了

但凡卢植能多活几日,就轮不到王允在朝中擅权。

解决关中纷乱的方式很多,但王允偏偏选择了最激进、风险最大的一个。

卢植希望解决的,是整个汉家天下的纷乱,而不仅仅是关中的纷乱。

而在这最后的时刻,卢植选择了相信刘备、以及亲传的弟子关羽。

刘备备受震撼,不由感到双肩一沉。

若是以前,刘备要匡扶汉室、安定天下,只是个人心中的一个大志。

这样的大志,不止刘备一个人有。

刘虞、袁绍、曹操、甚至于袁术都有这样的大志。

但现在,这已经不只是个人的大志了,更包含了卢植的临终托付、天子的殷切期盼。

“天下纷乱,不知多少忠臣义士洒热血抛头颅,也要安稳这天下。”

“我刘备,虽起于微末,但片刻不敢忘记匡扶天下的大志。”

“又岂会在此时失了锐气?”

刘备的眼神变得坚定。

想要匡扶天下,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

自袁术从洛阳撤兵,兵行险着的卢植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即便刘备想助卢植,也是鞭长莫及。

正如郑平说的一样:青州偏远,难以跟长安的天子同殿论势。

朝中无人,外将难安。

哪怕刘备是忠义之士、一心为了匡扶汉室,在朝中小人权臣的眼中,刘备也只是一个“有野心的外将。”

郑平立于城楼,羽扇轻摇,对于天下大势早有清晰的掌控。

“使君遣沮从事去郯城游说陶谦让东海屯田民迁徙回青州,是想以此来拖延时间,让曹操不敢贸然进攻?”郑平徐徐而道。

刘备点头:“本想跟显谋商议,但显谋刚回临淄城,车马疲顿,我亦不忍惊扰。就跟元皓和公与商议了应对之策。”

“显谋以为,此法是否可行?”

郑平摇头:“曹操是豺狼,这到嘴边的肥肉,又岂能轻易的放弃?若曹操忍了,他就不是曹操了。”

刘备吃了一惊:“显谋既然断定不能成功,为何不出言阻止?”

郑平目光深邃:“青州这三年,都偏向于民生。”

“使君行权于内,少有介入青州外军政诸事的想法,以至于文武诸将,大抵都以‘避免青州被殃及池鱼’的想法来行事。”

“并非是元皓和公与想不出更好的方略,而是他们不能确定使君你是否有督掌徐州的想法。”

“趁着这次曹操跟陶谦的争执,以及天子赐节、云长封侯,使君也该向青州的文武,彰显你鲸吞寰宇的大志了。”

“关中内乱的消息传出,北面的袁绍和公孙瓒势必也会分出个胜负来。”

“然,公孙瓒虽然有武略,但智计不足,他是斗不过袁绍的。”

“一旦袁绍执掌了幽冀,而使君又未向青州文武彰显大志,即便是青州受了使君恩惠的豪强士族,也会有不少人想要谋求使君给不了的富贵。”

郑平直谋人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这乱世终归是会被平定的。

因此,拥护谁来平定这乱世,就成了各地豪强士族需要谨慎考虑的。

对于青州的豪强士族而言,刘备在恢复青州民生上的确是有大功的。

然而,人一旦吃饱喝足,就会滋生更多的欲望。

倘若跟着刘备得到的富贵比跟着袁绍得到的富贵少,而风险又比跟着袁绍的风险大,就必然会有人会暗中勾结袁绍。

这无关乎忠诚,而是前程。

毕竟这青州的豪强士族,既不是刘备的家臣也不是刘备的门生故吏,并不存在忠诚一说。

刘备闻言一凛,也明白了郑平的意图:“显谋是想趁着这个机会,让陶谦亡于曹操之手?”

“但如此一来,徐州会有许多的士民百姓,因曹操和陶谦的争斗而受累。”

“我同意沮公的计策,便是希望能给陶谦多一些时间来增强防备。”

郑平摇头:“使君仁德,是士民百姓之福,但使君不太了解曹操这个人。”

“曹操治军严整,法令严明,常以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约束众将。”

“方今扰攘之时,天下云起,围而后降者不赦,可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不至于被围困。”

“此法虽然严苛,但其初衷是为了减少抵抗、少死人,以杀止杀,先乱后治。”

“使君若给了陶谦时间,徐州各城诸将,必定会拼死抵抗曹操。”

“曹操若破城,极有可能会行屠戮之事,以此来震慑其余城池守将。”

刘备惊呼:“曹操此人,也颇有忠义之心,怎会行此屠戮之事?”

郑平目光灼灼:“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本是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也而用之。”

“曹操虽有忠义之心,但用兵之事本就凶险,不是谁都会行以君子之风、破城而不扰民的。”

刘备沉默许久,长叹道:“不曾想,我的仁德之心,反会让士民百姓受累。”

郑平道:“使君若想让徐州的士民百姓少受累,唯有让徐州换个州牧!”

“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刘备的眼神逐渐坚定。

上一回,是换一个兖州刺史。

这一回,是换一个徐州牧。

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则是一样的。

陶谦武备不足,不论怎么增强防备,都是抵挡不住曹操的。

徐州反而会因为陶谦的顽抗而惹怒曹操,让徐州士民受兵祸之累。

想护徐州士民,就得让徐州有一个武备能力强悍的州牧,让任何宵小不敢轻言犯境。

“显谋准备如何行计?”刘备郑重其事的询问。

潜龙出渊,笼鸟飞天。

刘备此刻的语气,虽然少了几分仁厚,但也多了几分威武。

郑平眼中闪过狠辣之意:“焦和怎么死的,陶谦就怎么死!杀一人、救一城!”

刘备肃然。

焦和虽然死于黄巾之手,但却是郑平在暗中布计。

这事,刘备亦是知情的。

郑平这要布局让陶谦死于曹操之手,继而顺利的执掌徐州!

陶谦死了,曹操的报仇自然就结束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