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上钩了(2 / 2)

早上赶路,驴车上有厚厚的草垫子,好在都是新换上的,干净的,没有异味。

一路上,张同志又问了一些有关大棚平菇的事情。

韩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同志,其实我们村里还有一项村集体产业,那就是养猪。”

张同志笑笑,“我们这边也养猪,家家户户能养两头猪。村里也能养几十头猪。”

“其实还可以养更多的猪,但没有那么多东西喂。夏天还好,打猪草,但冬天了,就得吃粮食。”

韩挚笑笑,“张同志,那您猜猜我们村里养了多少头猪吗?”

张同志想了想,“就算你们那边粮食多,一个村集体能养一百头猪顶天了。”

全国上下,几乎都是这样的认知。

韩挚苦笑,虽然他们的发酵饲料在当地引起轰动,也开始往外面推广,但很多人不信,更别说遥远的大西北了,估计更不信。

很多人听了,还以为放卫星呢!

韩挚轻笑,“就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刚刚出栏七百零二头猪,而且还是白猪,六个月就能出栏。”

“白猪?七百零二头白猪?”张同志不敢置信,心里大约算了一下,“那玩意娇贵,必须喂饲料,而且还容易夭折,没有我们当地的黑猪皮实。”

这东西,张同志也了解。

韩挚摇头,“一开始白猪在我们那边也推广不开,除了半年出栏,长肉比较快,其他方面,都不行。”

“后来,我媳妇宋兰月同志,机缘巧合之下,制作出来发酵饲料,喂养白猪。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夭折。”

“就我刚才说的,我们养的七百多头猪,这一茬死了三头猪,还有一头是猪打架受伤严重,没的。”

张同志听到这话,半信半疑,看向韩挚的眼神也充满怀疑。

韩挚见状,赶紧从书包里拿出来报道宋兰月的报纸,递给张同志,“张同志,我没骗你,你看,这是我媳妇和老支书,还有畜牧站的王站长,一起领奖拍照。”

“你再看看,下面的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宋家村的养猪场,你看看,放眼过去,是不是全部都是猪?”

张同志赶紧把报纸拿在手里摊开,仔细阅读。

这些报纸,应该不会虚假报道吧?

不过一想到以前报道地里的产出,过分夸大,报纸也不一定可信。

不过这个张同志对发酵饲料很感兴趣,“小韩,这发酵饲料居然是用玉米秆麦秆粉碎之后发酵的?”

韩挚点头,“是的,发酵之后,用来喂猪,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还能降低夭折率。”

“如果喂养母猪,那就要加两到三成的精饲料。如果只是肉猪,全部都用发酵饲料喂养,也是可以的,反正半年就能出栏,也不用担心发酵饲料对白猪的胃部影响。”

“一开始我们村里养了三十头,养成功之后,直接又养了七百头,县畜牧站在我们那里专门建立试验站,现在正在全县,全市,甚至全省推广。”

“张同志,您要是有朋友在东北,你可以写信问问。对了,您不是要派人学大棚平菇技术吗?到时候顺便在我们村里看看发酵饲料。”

“你不信我,你还不信你自己派过去的人吗?别的不说,我们农忙的时候,老支书隔一天给村里杀一头猪,猪肉炒豆角,炒土豆,哎呀妈呀,那滋味可好吃了。吃饱喝足,干重活也不那么累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