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沉默下来,说道:“及平之后,谁或可任?姜维、霍弋、邓艾?”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将军之后,谁可任之,亮不能决也!不过据陛下与亮往昔交谈,将军霍弋与陛下友善,兵略、武韬其亦颇擅,若无意外,当是霍弋。届时黄崇、元宏、杜预、周珲等小辈将校亦有长成,大汉又将入太平,君可歇也。”
说着,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姜维虽通文武,然其与大汉亲疏有间,陛下当会重用,委任一军,至于大汉兵权当不会交之于其手上。”
诸葛亮所说也是事实,君主用人一看其才能,二看其亲疏。姜维才能及忠心作为统御一方的大将都够用了,但要执掌大汉兵权以及选拔将才等方面的话,则是需要一位能与刘禅契合的人,而霍弋却是会恰当些。
特别是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大汉需要处理裁军以及处理军功臣子等方面的事务,更加需要一位知根知底,能与刘禅同进退的人。
王平微微颔首,说道:“上丞相之言,平知也!”
“句扶、廖化、邓艾、柳隐、马岱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将军深通谋略,不必多嘱。治军方面,将军严谨,俱依军法而行便可。”
“诺!”
一番交谈后,王平也明白了诸葛亮把自己喊进来的缘故。他身上的担子极其的重,他需要做好承上启下的任务,内协诸将,外威逆魏。接下来他还要面临一个极其严峻的任务,即为大汉攻城略地。
“父亲!”
待王平离开屋内不久,诸葛瞻推开房门,小声地说道:“关侍中到也!其受陛下之诏令。”
“唤其入内!”诸葛亮咳嗽几声,说道。
“诺!”
关兴入屋后,诸葛亮低声问道:“安国,陛下有何诏书?”
关兴用袖口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水,用袖口处取出诏书,说道:“上丞相,兴率先出发,陛下随后便至。兴至此,乃是受陛下之名,封上丞相,领食邑万户。”
说着,关兴对着躺在榻上的诸葛亮,摊开诏书念道:“上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尹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兴师北伐,克复三州……今念君之功劳,特增食邑万户,封卿为兴汉公,封地安康。”
诸葛亮闭上眼睛,没有回答,也没有领旨。
关兴收起巾帛,上前低声唤道:“上丞相~,上丞相~”
诸葛亮睁开浑浊的眼睛,说道:“恕亮抗命,不能领此诏书。”
关兴面露为难之色,说道:“这~”
叹了口气,诸葛亮说道:“亮不过将死之人,受此食邑有何用之?至于公之名,以亮微薄之功,岂敢受之。”
关兴迟疑半响,说道:“或可留于子孙。”
诸葛亮仍是拒绝,说道:“亮于成都尚有田亩,隆中陇亩亦有,子孙耕读即可。至于食邑、封爵,其无军功,何敢受之?”
大汉遵循严格的军功封爵制度,即无军功者,不得封侯。不过作为打天下的军功集团,他们拥有特权,即可以让子孙承袭。
而诸葛亮的此语便是希望诸葛乔、诸葛瞻不要因为自己的缘故得到食邑,而是能够依靠战功或是功绩说话,从而受领爵位。
听着诸葛亮这样说,关兴也沉默下来,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诸葛亮闭着眼睛,气息微弱地问道:“陛下还有多久可至?”
关兴凑到诸葛亮身边,说道:“陛下今夜或可至也!”
“现在是何时辰?”诸葛亮问道。
关兴看了眼外面的天空的亮度,估计时间说道:“应在未时左右(14:00-16:00)。”
“好!”诸葛亮应了声,困顿说道:“待陛下至时,再来唤我。”
诸葛亮讲了那么久的话,见了这么多人,其精力也撑不住了,需要休息。
“诺!”
关兴压下劝说诸葛亮受领食邑的念头,准备等到刘禅到时,将详情禀告于刘禅。
(明天三更)